大部分儿童是在6岁前后开始换牙,所以民间也称之为“六龄齿”。
但因为宝宝的个体差异,有一些会在4岁开始换牙,个别的还会推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
一般来说,宝宝换牙是有规律可循的:换牙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宝宝7~8岁时长上
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在宝宝换牙过程中,有以下情况需要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看牙医:
第一种情况是,宝宝牙齿松动脱落的过程一般不疼,但伴随着乳牙开始脱落,宝宝们的恒牙长出来了,这时可能会造成牙龈肿胀。宝宝就会说“牙齿好痛”。如果疼宝宝痛得比较严重,就需要去看牙医,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消炎止痛等。
第二种情况就是,乳牙还没有自动脱落,恒牙就长出来了,而且恒牙是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了“双层牙”。这时,家长要尽早带宝宝去看牙科医生并宝宝拔除滞留的乳牙,
免得令牙齿排列不整、咬合不正。如果上颌门牙缝隙过大、畸形牙齿从上门牙位置长出、一颗门牙从异常位置长出,这说明可能有一个地方长多颗牙齿的情况,也要到医院牙科就诊。
另外,如果宝宝已经过了7岁,还迟迟没有一颗牙齿脱落,应带他去医院口腔科检查。一般医生会通过做x光片来检查恒牙是否埋伏在牙床里面或存在什么发育上的问题。
家长除了关注宝宝在换牙期的牙齿保健问题,还要格外留心宝宝的饮食习惯。孩子在换牙期间要多吃纤维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苹果、胡萝卜、芹菜、玉米等,保持对乳牙的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另一方面通过咀嚼运动,促进牙床、颌骨和面骨的发育。
此外,现在儿童吃的食物过于精细,咀嚼过少,使颌骨的发育不足,“双排牙”的现象出现就比较多。建议在换牙期,少吃甜食和饮料,让孩子平时多用牙齿啃咬食物,咀嚼略硬的食物。
【链接:宝宝长“马牙”是怎么一回事儿?】
“马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它是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残余的牙釉质造釉细胞没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钙,很像是小牙。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影响正常牙齿的萌出。宝宝长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宝宝会出现烦躁、咬奶头,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马牙”出生数周后或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宝宝因为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大人一定不要用针挑、布擦等方法为婴儿去除“马牙”。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娇嫩,如被挑破,很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细菌性口炎、颌下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疾病。局部感染如果迅速扩散,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