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遗】“医生”一词的来历
(2014-11-16 00:03:06)
标签:
365健康医生医科大学医师 |
在古代历史上,“医生”一词,没有现代的医生之义,它其实是指当时在“医科大学”上学的医学生。
既然医生是“医科大学”的学生,那古代的医生又被称作什么呢?
在古代,人们对医生最多的称呼就是“大夫”和“郎中”,其实这两个称呼都是对政府(朝廷)官员职务的称呼。古代以官职称呼人是一种习惯,再加上“缺医少药”的古人本来就非常尊重医生,所以用官职称呼医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夷坚志》:“张二大夫者,京师医家。”《东京梦华录》:“银孩儿栢郎中家。”等等,这样的称呼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在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范仲淹将“良相(将)”和“良医”两个抱负并称,也说明古代对医学的重视程度和对医生的尊重程度。同时这也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范仲淹语)”名言的来历。
也有人说我国的“医生”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本明治维新时“引进”过来的,这当属无稽之谈。我国古代虽然把医生尊称为“大夫”或“郎中”,但同时也有“医生”一词出现,范成大《书事》诗之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还有《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这里的“医生”与人们现在说的医生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指“掌握医药卫生知识进行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了。至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医师”一词,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更早,它比“医生”一词还早一千多年。《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便唤医师寻妙药,即求方术拟案(安)魂。”当然这里的“医师”都是“执掌医务的官员”的意思。但在汉应劭《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中:“诸生曰:‘今君所苦沉结,困无医师,闻汲令好事,欲往语之。’”以及宋梅尧臣《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医师尤饮食,冷滑滞在脾。”等,这里的“医师”就是如今医生的意思了。
古代的“医生”一词,成为现在的医生之义,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与“医师”一词的用法一样,是把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名词,慢慢赋予了新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