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路花语】跟古代医学大家学治学之道

(2014-10-26 06:38:56)
标签:

健康

医学

古代

孙思邈

医家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一名医生的培养和成长显然离不开发奋读书、夯实医学基础,勤于思考、培养医学思维等。而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有些医生失去了进取心、事业心、责任感,早已把治学之道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应重拾古代医学大家的治学之道,跟古代医学大家学习治学精神,这对医者,甚至年轻一代的医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古代医学大家治学精神有哪些呢?

  惟日孜孜,嗜学成癖  晋代的名医葛洪因家境贫困无钱买书,便背着书箱到处借书,借不到书就起早贪黑上山砍柴变卖,换来纸笔抄书。每当劳动休息时,竟用树枝在田地边练习。通过孜孜不倦的苦学,后来终成为东晋的医学家、道学家和炼丹术家。明代的李建元在《进本草纲目疏》中说其父李时珍“耽嗜典籍,若啖蔗饴”,可见李时珍嗜学成癖之不一般。孙思邈更是惟日孜孜,终生嗜学,他“百首之年,未尝释卷”。

  主张博学,精益求精  古代医家多主张学医者必须精通医理,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把博学视为医家实现仁爱救人的基本条件。早在《素问·著至教论篇》里就提出学医者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指出的学医内容亦很广泛,从经典医籍、诸家验方到诸子百家、五经三史、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他明确提出学医者必须“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正如《古今医统》上训:“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

  安贫学道,乐道医荣  历代医家都主张济世救人,反对贪图名利。北宋名医庞安时出生在医学世家,家境富有,但他不顾当时士大夫鄙薄医术的流俗而主张“拯济为心”,毅然地选择学医之路。当他的医术高超时,四面八方求诊者接踵而至,许多病人痊愈后拿着金钱、绸缎等来感谢他时,他只收下药费和膳食费,其余一概谢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