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锦囊】早秋防暑、祛湿、润燥一个不能少

(2014-08-19 09:39:29)
标签:

健康

早秋

生地

立秋

暑湿

    秋雨绵绵,尽管气温稍微下降,但仍然摆脱不了一个“热”字,以至于不翻日历都不知道立秋已经过去了十二天了。今年的早秋有点特别,由于丰沛的雨水,使得本该来到的秋燥又带上了湿。中医告诉我们,这“燥”和“湿”原是一对冤家,当这两者同时存在之时,既要润燥不助湿,也要祛湿而不过度,保持一种平衡才是养生之道。

  润燥、除湿同时进行

  养生要顺应四季,但在四季向来分明的齐鲁大地,立秋已过却依然高温笼罩,此时的养生该怎样做?尽管人们身体并没有太明显的感受,但秋季的“阳消阴长”已然开始,日照时间开始变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日出时间比夏季延后了,而日落时间也提前了。

  由于刚立秋不久,属于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较多,因此秋天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并不等于不存在,因此可以开始适当地润燥。特别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人群可以开始适当地食补润肺,而便秘、痔疮患者则应该少食辛辣、多食润燥等食物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早秋属于暑湿与秋燥交班的时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较多,因此湿气仍较重。“湿”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常见原因,如果湿邪侵犯人体,容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身体沉重困乏、大便塘稀等症状。因此不要以为秋天来了,暑湿就离我们而去。事实上,每到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天气变化比较大,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如果加上保健不当,暑湿感冒和风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门。

  早秋,防暑要继续

  早秋,除了润燥尚不能忘记祛湿外,还应该注意继续防暑。四季转换不是幻灯片,点下键盘就换图,这需要一个过度的时间。其实,俗话说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因此中暑也可能发生在秋天。中暑实际上受气候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之下,机体的调节功能紊乱,使得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除了高温所引发的中暑之外,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进一步加大,一冷一热如不注意,也容易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中暑。陈瑞芳提醒,尽管昼夜温差开始拉大,但并不建议过早添衣。因为还处在早秋,温差不算大,可以帮助身体接受从夏到秋的过度,增加身体对寒邪的耐受能力。

  应时保健汤水

  1、霸王花瘦肉汤——清热润肺

  霸王花(干)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约20克、蜜枣2个。把干霸王花洗净泡开后,与其他材料一起煲一个小时左右。

  2、百合沙参汤——养阴润肺安神

  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猪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炖1.5小时,根据各自爱好调味后即可。

  3、川贝雪梨炖猪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猪肺250克、川贝10克、雪梨1个、冰糖5克。将猪肺洗干净,切块,与其他材料一起炖1.5小时,

  4、淮山炖瘦肉——健脾祛湿

  淮山50克、桂圆15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把材料洗净放入小煲中小火炖1小时。

  5、鳕鱼百合炖冰糖——滋阴润肺,适合易失眠的人群

  鳕鱼500克、百合50克 、冰糖15克。把百合洗净泡开后,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炖1小时。对大便稀烂的人群,加入红枣和莲子各15克一起炖即可。

  6、玄参+麦冬+生地——养阴通便,适合阴虚燥热的人群

  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钟便可。

  7、生地+黄精+黑豆——滋阴养颜,适合皮肤干燥、瘙痒、荨麻疹等人群

  生地15克、黄精15克,煮水20分钟后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时的黑豆50克,煮20分钟即可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