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究竟有多高?据世卫(WHO)的预测,到203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将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死因。
今天(6月15日)是世界呼吸日,而每年11月18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一年中,有两个日子的“冠名”是和肺脏有关,可见呼吸系统的疾患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呼吸科门诊经常有人问医生:“最近走一段路,爬几级楼梯就气喘吁吁,难道说年纪大些就会变成哮喘?”
实际上好些人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简称COPD)却不自知,以为是染上哮喘或者患了重感冒。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普通的诊所是无法检验出来的,因为这种严重呼吸道疾病需要接受一种特别的肺功能检验——电子肺活量计(Spirometry)
。医院所使用的肺活量计,是呼吸气量测定器,用以测量肺部吸入或呼出空气的力量和体积的一种仪器。病人只需按照指示,半小时内吹气多次,仪器就能作出准确的纪录和分析。吹气不辛苦,90岁的老人也能接受检查。从肺活量的纪录,医生除了能判断病人是否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还能判断病情属于第几期。
老烟枪住院率排名靠前
慢性阻塞性肺病分四期,大部分来到医院的患者,已属于第二或第三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期是没有症状的,但是到了第四期,病人会显得很瘦弱,肌肉萎缩,呼吸困难。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连在家里走动都不能,需要靠氧气供应器呼吸,他们在两年内病死的几率高达50%,致命率与肺癌一样。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是排名前十高的疾病。其实,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数可能还不止这个数目,因为这类病人由于长期抽烟,他们也同时患上其他多种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肺癌、中风和高血压等。有好些病人是因为中风或者心脏病猝发后入院检查时,才察觉他们也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
人们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时,就意味着气管已经变窄,进入肺脏的空气减少。
气管变窄的原因是:气管持续发炎而导致气管壁增厚和肿胀,气管周围的肌肉收缩,气管因此分泌大量粘液。这时候肺泡排不出气体,就会膨胀而破裂,在破洞不断增加后,肺脏功能就严重受损。
年轻人也会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状有三:
——咳嗽: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带痰的“湿咳”,初期是间歇性的,过后便会持续咳嗽。
——多痰:受损的支气管会比健康的支气管分泌更多粘液。
——呼吸困难:起初只在涉及体力活动如爬楼梯时发生,病情恶化后,气喘就会加剧。
到了后期,即使休息时也会气喘吁吁。
导致人们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原因是长期抽烟和长期在雾霾等空气污染的环境,因此病人的平均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也有特例,如最年轻病人30多岁,患者宣称自己的烟龄有二十多年。
抽烟的女性也会染上这种疾病,少数人没抽烟也染上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显然她们是二手烟的受害者。
不能治愈的肺病
哮喘不会影响寿命,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后便没有那么乐观。
哮喘只要接受治疗,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气管和肺脏造成的损害却是不可挽回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只会越来越严重,即使接受治疗也只能缓和恶化的速度,是不可能治愈。不过,近年来临床获得推广的多种药物,已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素质。
慢阻肺简介的治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入性药物:可以分两种,一为预防,一为舒缓,前者需要按照医生嘱咐定时喷药。有些病人需要使用较大的储雾器,以增加抵达肺部的药量。
——药片:包括能扩张气管的药物,如病情紧急,医生会给病人使用抗菌素、类固醇和粘液溶解剂。
——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肺脏功能,改善症状,增强病人的运动能耐。
——心理治疗:好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需要心理健康医生的帮忙。
——长期氧气治疗:病情严重时,病人在家疗养时需要长时间从氧气供应器吸取氧气,这种疗法证实能改善症状和延长寿命。
——手术:65岁以下的病人,在药物无效时,医生也会建议给病人作肺脏移植。
病人每年需打流感疫苗
为了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病人需要打流感疫苗,因为染上感冒后,这类病人的症状会变得很严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活动。散步、游泳都可以,虽然这些运动会使他们气喘,但是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肺活量。病情严重的病人,应先接受物理治疗,掌握正确呼吸方法后,才开始定时作适当的运动。
饮食方面,病人基本上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只要不超重。如果原本患上哮喘,那么多汁的水果如橙就需要忌食。
在空气污染较严重时,病人就应该避免出门,也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否则容易感觉呼吸困难。 最重要的是: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