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泛舟:您了解“跖腱膜炎”吗?

(2014-03-14 08:01:53)
标签:

时间

臀部

起因

运动量

步道

健康

背景资料北市劳动局2月份受理了一件百货公司化妆品专柜女职员的职业疾病认定案,经审查认定她因久站而罹患“足底肌膜炎”是职业病,雇主应给予补助。这是台北市第一起因足底肌膜炎被认定职业疾病的案例。
    足底筋膜炎临床上称之为跖腱膜炎。跖腱膜是足底筋膜的浅层部分,和手掌腱膜相似,起自跟骨内侧结节,向前分为五束,分别止于跖趾关节底侧皮肤、趾屈肌腱鞘。跖腱膜有保护足底组织、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和协助维持足弓等作用。 
    久站和过度运动可致足底疾病
  该女职员是因为久站导致了跖腱膜炎。除了这一原因外,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也可诱发跖腱膜炎,如长距离负重行走、爬山、久逛商店等,徒步旅行者、长时间跑跳的专业运动员和舞蹈家、肥胖的中年女性、喜爱运动者是该病的高发人群。穿软底鞋和过度运动也是诱因。此外,高弓足、平足症、跟腱挛缩、跟骨外翻等也是跖腱膜炎的诱发因素。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韧带发生退变后足弓变平,使跖腱膜承受更大的应力,长期慢性的牵拉可使局部腱膜发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肿诱发炎症。
    足跟痛是常见症状
    跖腱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脚跟底侧疼痛与不适。早晨开始走步时疼痛感比较剧烈,稍做活动后疼痛可部分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疼痛又会加重,严重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
    足跟底部前内侧有明显压痛,是近端跖腱膜炎的表现,也有患者在足底前部或中部有压痛,这是远端或中部跖腱膜炎的表现。被动向背侧牵拉脚趾或用脚尖站立会诱发疼痛。B超和核磁共振可发现跖腱膜增厚、水肿,有助于诊断。
    走鹅卵石路会越走越痛
    有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认为,走健康步道(鹅卵石路)可解决足部疼痛,实际上正相反。最好不要赤足踏地,避免行走于凹凸不平的地面。做足底按摩时也不是越痛越好,感觉适度即可。 
    90%以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就能见效,患者可以选择以下方法:
   减轻体重  以往运动量比较大的人应该减少跑、跳、长走等足部的大量运动。
   采取跖腱膜牵拉锻炼法  患者取坐位,屈膝,将患足跟置于平面上,踝关节背伸,用手将五个足趾向背侧牵拉。足跟抬起,臀部坐于足跟上。患者取坐位,患侧足跟抬起,使跖趾关节尽量背伸,用手向下推挤小腿后部。将患侧足趾抵于墙面,用力直屈踝关节。以上诸方法各保持30秒,反复5次为佳。
   使用矫正鞋垫  高弓足者可使用半硬适应性鞋垫,平足可使用稍硬的脚心凸起的支撑性鞋垫。使用跟骨垫可减轻足跟部的冲击力量,从而减轻疼痛。
   穿舒适的鞋子  鞋内要有脚心部凸起结构,后跟部柔软性要高,具有减震效果。女士不要穿过高的高跟鞋。老年人最好选择松软的休闲鞋。
   用热水泡脚  每晚用40℃~45℃的水泡脚,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