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泛舟:易误诊的“1.5型”糖尿病(LADA)

(2013-10-12 00:06:06)
标签:

365

易误

降糖药

情况

细胞

健康

  有关1.5型糖尿病(LADA)在第六版教材以及研究生用教材第一版糖尿病章节均有描述,是目前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的问题。这是因为1.5型糖尿病(LADA)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应用磺脲类降血糖药会加速胰岛衰竭。目前对1.5型糖尿病(LADA)确诊率非常低,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因素。
    例如前些天从外科转来一名28岁体型偏瘦的男子,在治疗期间认为他是2型糖尿病而转入内分泌科。在询问病史时,患者否认有糖尿病史和家族史。转入时患者空腹血糖10.5mmol/L。结合该患者的发病年龄,体型偏瘦,床位主管医生认为该患者不应当诊断为2型糖尿病,诊断为1型较为恰当。但是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血空腹C肽<0.2毫摩尔/升和(或)胰高血糖素刺激后(或餐后2小时)<0.42毫摩尔/升,说明仍有部分胰岛功能是正常的,所以诊断为1型也不恰当。所以会诊后病例讨论提示:应当考虑诊断1.5型糖尿病,所以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出来:均为阳性,遂诊断为1.5型糖尿病。
    文献显示:1.5型糖尿病又称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 A),在国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容易被误诊、漏诊,从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及时而加重病情。
    近年,随着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及各级医生的重视,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目前认为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其实质是由于免疫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其特点是:相对于1型糖尿病,其胰岛细胞破坏缓慢而延至2 5~34岁左右才发病;相对于2型糖尿病,这类病人比较消瘦或低体重,体重指数:BMI<21千克/米2。一般发病半年后自发酮症酸中毒,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血空腹C肽<0.3毫摩尔/升和(或)胰高血糖素刺激后(或餐后2小时)<0.6毫摩尔/升。临床结合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联合检测,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的情况下,可以确诊为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多发生于应激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创伤后被迅速暴露出来。
    认识LADA的意义在于:该病一旦确诊应立刻应用胰岛素,加用免疫抑制剂,如小剂量的环孢素A或者雷公藤多苷片,目的在于阻止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修复,延缓胰岛素依赖阶段的出现,减少慢性并发症。若再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美吡达等会使可能残剩的部分胰岛细胞遭到彻底破坏,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