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回眸:“外科学家-科学家”约瑟夫·李斯特

(2013-08-18 09:32:22)
标签:

何其一

学术界

第一位

和酒

是什么

健康

   很长一段时间内,创口感染几乎成为创伤或手术后患者无法逃脱的厄运。时代需要一位能够创造奇迹的人物。他就是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1827年,李斯特出生在英格兰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特别爱好光学,喜欢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发明了无色镜片,改进了显微镜的制造。他的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教子有方。李斯特1848年进入医学院,185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然后到爱丁堡皇家医院外科实习。按传统观念,创口感染是受了空气中“邪毒之气”的污染。李斯特注意到封闭性骨折而没有皮肤破损者几乎不被感染,发生感染的都是开放创口。为此,他不免要思考所谓“邪毒之气”究竟是什么。

  1860年,李斯特离开爱丁堡到格拉斯哥大学任外科教授。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大批士兵死于创口感染。同一时期,李斯特在大学医院里治疗的截肢术后患者有45%~50%死于感染。其时,一位化学教授安德森告诉李斯特,法国的巴斯德在实验中发现葡萄酒、啤酒、牛奶等发酸变质都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不是空气中的“邪毒之气”。1862年,“巴氏灭菌法”被推出。1866年,巴斯德成功地控制了丝蚕的传染病,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李斯特由此推断,开放创口的化脓性感染很可能和发酵一样,祸起于微生物。他的触觉还伸展到了其他非医学领域。李斯特注意到一位工程师使用石炭酸来消除污水沟、化粪池里冒出来的恶臭。此后,他开始用石炭酸浸泡过的湿敷料缠绕在患者的创口上,同时让手术医师用石炭酸洗手。

  李斯特尊重事实。他是一位勇敢的实践家,毫不迟疑地把灭菌术和无菌技术引入外科领域,力求用事实来证明灭菌术的作用。1867年,他在英国医学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并在多家英文杂志上发表文章。李斯特的灭菌术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挽救了众多士兵的生命。尽管如此,他当时的成就尚不足以撼动传统学说的垄断地位。直到1877年,德国的罗伯特·郭霍(Robert Koch)以更精确的实验证明是空气中的微生物造成的感染,而不是笼统的“邪毒气体污染”。郭霍比巴斯德向前多走了一步。就这一步,确立了微生物理论和微生物感染的理念。 

  1877年后,李斯特采用灭菌术,全力开展腰大肌脓肿引流术及各种感染关节引流术等。患者术后的存活率,真是前所未有的高。他施行了一例膝关节修复手术,患者最后史无前例地活了下来,全球外科学界都为之折服。然而,伦敦是保守的,外科医师不接受李斯特的理念。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斯特决定进入伦敦皇家学院担任临床外科学教授。他的任职招致众多的异议和反对,但他最终以科学的事实,加上他的真诚和毅力,攻克了这个顽固的堡垒。可以说,他为外科学打破了传统设置的禁区,打开了腹部外科、胸腔外科、颅脑外科、血管外科等广阔的前景。

  李斯特是一位好学之士。作为享有国际盛誉的外科学家,李斯特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兴趣,从不固步自封。他采纳法国学者在酿酒业以及养蚕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纳工程师治理下水道恶臭的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他最初的考虑并不周全。他早年应用石炭酸消毒,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产生了刺激作用。后来,他改用其他化学制剂,用碘酒和酒精为患者手术区的皮肤消毒,并主张手术医师用流动水洗手。这种洗手法沿用至今,成为世界各地的医院病房,特别是手术室、ICU共同遵守的规矩。 

  李斯特不是第一位杰出的外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然而,他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外科学,把外科学和科学两股巨大力量拧在一起,贯彻在他毕生的追求中。李斯特倡导外科学的新理念,为这个学科揭开了新的纪元,因而被国际学术界赠以“外科学家-科学家”(surgeon-scientist)之尊称。北京协和医院曾宪九教授晚年曾多次说过:“我们需要培养临床医师-科学家(clinician-scientist)。”智者所见,何其一致?由此更知其语重心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