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野掇拾:心电的信息网络
(2013-05-24 12:30:06)
标签:
成百发源地上千右心室向东 |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信息化,信息高速公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以至于被称之为“地球村”。殊不知,人类心脏深处也有一张井然有序的立体通信网络。这张网络联系着无数“终端”
——心肌细胞,它日夜不停地传递着心电信息,指挥和协调着整个心脏的有序跳动。
窦房结——心电信息的发源地
追根溯源,心电信息的发源地叫窦房结,它相当于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从胎儿时期开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知疲倦、尽职尽责地发出节律整齐的脉冲信号,并根据每个人的生理需求准确无误地调节心跳的频率(每昼夜约10万次),它的停止标志着生命的终结,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心电信息尚需通过“电缆”传递给“终端”,才能使我们的心脏有节律地跳动不停。
房室结——心电信号进入心室的通道
心电信号最先在心房内由上而下,自右向左传送,历时110毫秒,在心电图上形成P波,与此同时通过前中后三股“电缆”(结间束),使信号以每秒1700米的速度进入房室结。在此,心电信号经过一段必要的延迟和“滤过”,只允许一定量的信号通过,以防大量信号造成心室肌细胞无所适从,甚至颤动而停止工作。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这一先一后正好有利于心脏泵血,故房室结相当于“次级指挥部”,此处信号传递速度仅为每秒0.05米,过了房室结这一关口,心电信号传递速度会大大加快,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每秒1500米的速度进入心脏的核心部位——左右心室。房室结是心电信号进入心室的惟一通道,此路不畅,则人的性命危在旦夕。
浦氏纤维——连接上千个“终端”细胞
进入心室后“电缆”立即分为三支分片深入心室,由此心电信号各奔东西,指挥四方。这三股“电缆”的末端似大树的根系覆盖在心内膜下,终末互相交织吻合形成所谓浦氏纤维网,每个浦氏纤维又与成百上千个“终端”细胞(心肌细胞)直接或间接连接,最终完成心电信号传递。在心室内,心电信号传递速度达到每秒4000米,历时约
110毫秒,在心电图上形成QRS波群。当然,心电网络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一样,也会发生无信号、错误信号、传导阻断或短路、干扰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律失常,好在这些问题临床上已能解决,如上下两个“指挥部”有故障,可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替代,出现“伪司令部”
(异位起搏点)或“旁门左道”(预激旁路),可用射频消融术阻断。另外,还有许多药物可治疗种种心律失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