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拾:“艾”的奉献
标签:
365夜读偶拾足三里常用 |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5/07/124674471_21n.jpg
艾灸的关键是“艾叶”,它属菊科植物,常生于路旁、山沟、荒野。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表明艾有防病保健作用。《孟子》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所以,古人强调“艾以陈久者良”,故又俗称“陈艾”。艾,又称蕲艾、家艾、艾蒿和五月艾,也叫灸草、野艾,《尔雅》名“冰台”,《本草经集注》谓“医草”。它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生全国各地,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农历五月,是艾生长最旺盛、也是含油量最高的时候,故一般采收艾叶者不会错过此最佳时节。
艾叶在医疗上的用途很多,不胜枚举。艾叶煎服,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有良效;煎汤外洗可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等症;艾叶捣烂成绒,制成艾条或艾饼,可供中医灸法之用。艾灸不仅能治病,且能延年益寿。唐代孙思邈就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后来活到101岁。《旧唐书》中亦说:柳公权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他人求其养生妙术,柳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就是说,柳长寿与他常灸气海穴有关。有意思的是,清代《针灸集成》曾载:广西有一人,自言“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脐中即“神阙穴”,俗名“肚脐眼”。结果此人“年逾百岁而甚健壮”。针灸学认为,常灸足三里、气海、肚脐(神阙穴)等穴,有温阳培元、强壮体质、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研究证实,艾灸能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促进肾上腺等分泌,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老人即使无病,常灸这类保健穴能起强身健体效果。中医认为,艾无论外用还是内服,它都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止血安胎等功效。不过艾作外用更多些,除了艾灸外,民间常单独使用艾叶煎汤蒸洗用,或将艾叶点燃作烟熏,据说这样可以治疗皮肤病和起到杀虫灭毒效果。由于五月气候开始转暖,蚊虫大量滋生,而艾所含有效成分(艾叶油)具有很强的杀菌灭虫作用。其烟熏剂不仅能抑制和杀灭室内大部分病菌,还可以除蚊灭蛆,杀死跳蚤,且对人畜无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