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床札记:心肺复苏快速用药新方法

(2013-05-01 00:03:06)
标签:

365

札记

外观设计

医务人员

多巴胺

健康

   传统用药法贻误时机 

 

    急救现场心肺复苏早期用药是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成功抢救的关键,它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院外或急救现场,由于条件所限,实施快速用药的难度很大。所以,现场的初级生命支持,只包括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而复苏药物的给予常在高级生命支持阶段才开始实施,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或静脉输液后方可进行。
    常规静脉注射法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在患者静脉穿刺成功后才能进行。这在心肺复苏现场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非医务人员不可能完成。
   心内穿刺法  医务人员用装有药物的特制穿刺针,经胸骨旁或剑突下将药物注射入患者心脏内。由于容易将药物注射入心肌内,造成心肌坏死,且实施此操作还需终止胸外按压等复苏措施,故目前只在无其他用药途径时才考虑使用。
    气管插管后气管给药法  肺具有表面积非常大的肺泡。它的吸收功能强大,可将药物迅速吸收入血。这种急救方法必须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才可将稀释的药物经气管插管口注入,所以在急救现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骨髓腔穿刺给药法  它利用骨髓腔具有的吸收功能,用特制的穿刺针刺入胫骨,将药物注入骨髓腔内抢救患者。这种方法操作复杂、药物吸收缓慢,临床应用很少。
    鼻黏膜给药法  鼻黏膜表面积非常大,具有吸收功能。将急救药物滴入鼻腔,可使药物进入患者体内。由于药物吸收缓慢,效果不可靠,尚未应用于临床。
    总而言之,上述方法常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非医务人员很少能独立完成这些操作。而且,有些方法操作复杂或效果不确定,往往贻误抢救时机。


    快速用药新方法:复苏针用药解决难题 

    前面已经说过,肺具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它可以迅速将急救药物吸收,使其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复苏针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任何场合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目击者都可以在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同时,对患者使用急救药物。急救者只要将复苏针从甲状软骨(喉头)下方的环甲膜处刺入气管,按下注射启动钮即可。药物在贮存于注射器后方的高压气体推动下,呈雾状自动注射入气管内,经吸收功能极强的肺组织,快速吸收入中央循环,发挥作用。必要时可以再次重复穿刺用药,直到患者病情稳定。
    这种新的用药方法,是将麻醉科常用的经环甲膜穿刺用药技术移植于急救现场的心肺复苏中,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由于经环甲膜穿刺进行气管内用药,药物到达肺组织的距离要明显短于气管插管后气管内给药法,所以药物起效较快。同时,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但可用于猝死的初级心肺复苏中,还可用于野战及院外条件下患者的急救,如重症哮喘等疾病的现场急救,可就地实施气管内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氨茶碱等。如果装备于机场等公共场所的急救包中,与自动除颤器结合使用,可将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前移到复苏现场中。另外,经环甲膜穿刺给药注射器使用简便,非医务人员稍加指导即可操作使用。

    相关链接:经环甲膜穿刺气管给药复苏针简介


    由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孟庆义教授发明的经环甲膜穿刺气管给药复苏针,荣获国家专利局新型实用发明专利。它由两大部分组成:针管和针头。
    针管与普通针管不同:①针管后端取消常规手工加压活塞,取而代之的是密闭的高压空气舱,并配有压力显示器;②针管前端设置有弹性注射启动按钮,控制药物储存舱的开关;③药物储存舱可装入定量的常见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氨茶碱、糖皮质激素、止血药物等。
    针头与普通针头不同:①针头粗长锋利,便于穿刺环甲膜;②针头前端四周开有多个小孔,便于药物快速释放;③针头后端配有可上下移动的旋钮,用于控制穿刺深度。
    注射启动旋钮和针头部分外加针头隔离罩保护。整个复苏针置于无菌密封袋中保存。还可以采用钢笔形外观设计,便于携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