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回眸:鱼刺与喉镜
(2013-02-25 06:47:36)
当您津津有味地吃着鱼时,一不小心鱼刺卡在喉咙里了,这时候该怎么办?相信许多人都有鱼刺卡喉的经历,更有甚者因此不再吃鱼。
自人类的祖先学会捕鱼起,鱼刺卡喉的历史也就开始了。当然,人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解决办法。各种偏方介绍之后都会有这样一句话:以上方法仍不见效,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处理。
这句话才是问题的关键,说明这些方法都是假设细软的鱼刺可能侥幸被推入胃内。但万一碰到大的鱼刺呢?最终造成咽喉化脓、感染,甚至刺破食管大血管危及生命的病例都曾出现过。上文所说的去医院就诊,这就涉及治疗鱼刺卡喉的第二类方法,我们称之为“取出方”
——就是将鱼刺等异物从喉部取出。
最朴素的取出方是尽可能想办法使患者作呕,让鱼刺吐出。民间另一种较科学的做法是:请人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者舌头前部,在亮光处仔细察看,尽可能发现鱼刺,再用镊子或筷子夹出。这已接近于现代科学的方法——利用喉镜取鱼刺。
1807年,法兰克福的VonPhilippBozzini发明了喉镜,并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对喉镜结构进行了描述:在一根中空的金属管中装配玻璃镜,类似于粗糙的潜望镜。由于缺少直接照明,实用性差,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历史上首先发明并被同行命名为喉镜的是在1829年,由英国的一名医学生BenjaminGuyBabington发明的(最初叫声门镜),其结构是在一根长柄上连接一个小镜。用压舌板压下舌部,将声门镜的反射面抵于患者腭部,就可以看到喉部。
在喉镜的发明和改进过程中,照明光源一直是其中的难题之一。这方面,歌唱家和歌唱教师为了研究发声原理和发声器官结构,为喉镜的改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包括从最初的蜡烛、太阳、台灯等到后来的各种专用光源。1859年,英国医生MorellMackenzie在布达佩斯学习完喉镜的使用后,在伦敦建立了第一所咽喉科医院,并最终将喉科学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他还发展了间接喉镜下手术的灵活性。美国著名的内镜专家ChevalierJackson采用了小钨灯泡作为远端照明光源,极大地扩展了视野。他还为喉镜设计了一个滑板,通过滑板的轻易移动,既可以放置支气管镜,也可以进行气管内插管。
还有一种是直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喉腔情况,并可借此施行喉内手术或其他喉部治疗,故有诊断及治疗两种作用。样式主要有直接喉镜、前连合镜、侧开式喉镜等。
1972年以来,介于直接喉镜和间接喉镜之间的显微喉镜问世,并广泛用于临床。还有纤维喉镜,即利用透光玻璃纤维的可曲性、纤维光束亮度强和可向任何方向导光的特点,制成镜体细而软的喉镜,光源用卤素灯的冷光源,现在使用比较广泛。
最新的技术应该是一根黑色细长、可以弯曲的“管子”,学名叫电子喉镜。专门用于检查喉部和鼻咽,图像清晰度高,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纤维喉镜的图像要清楚得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