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迎新的鞭炮声渐渐稀疏,不知不觉,正月已过1/3了,今晨起来偶尔去看日历,只见两个湿漉漉的汉字显露出来——雨水,嘿!这两个字真够形象,浑身上下挂满了水珠。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历书》中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季节前后,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立春虽然过了,好像还没有与冬天划清界线,常常让人感到挥之不去的寒意。而雨水一到,就觉得那风软了许多,不再硬生生地刺脸,也不再直通通地往怀里钻了。若抬头看看柳枝,好像已由干涩的褐色变出了一层似有似无的绿。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明雨水节气中,水獭开始捕鱼了;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在绵绵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从此,气温回升,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东风悄悄来了,它轻轻地掀起了门楣上大红春联的一角,而后,便吹得它一上一下,好像不愿意再停下了。天色渐沉,四围都变得湿漉漉的,树枝也在风里舞动,但没有先前那种嘎嘎的碰撞,枝头似乎柔韧了许多,即使挨着了,也只有悉悉索索的声响,想来,是不是叶芽也该萌动了。门前的大道开始泛潮,多少车轮碾过,它也没有变干,人们知道,这是雨的前兆……
雨水时节,既是一年降雨的开始,同时也表示雨量从此开始增多。街上行人们没有匆忙,没有惊慌,没有焦急,也没有拿出雨具;田野里呢,麦苗儿在静静等待春雨的哺乳;万物都久久地仰望着远天,好像在等着,迎接一位久盼的亲人:2013年第一场春雨。
下吧,下吧!春雨的真的到来了!接下来便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