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衡量冷热的标准是温度。为了能定量地表示物体的温度,就必须选择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这个标尺,就是温标。温标有三种,除了目前常用的摄氏温标之外,还有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绝对温标)。
华氏温标也叫华氏温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在1714年发明的。他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用水银制出了温度表。并以人的体温和冰盐混合物为上下定点。具体做法是:把所制的温度表放在冰雪和食盐的混合物里,观察温度表玻璃管里的水银柱下降到了哪里,就立即刻上一条线;尔后再将温度表放入口中,看水银升到哪里,又刻上一条线。在这两条线之间均匀地划分了96个等份,并以此距离将上线以上与下线以下,继续划上了许多等份。华伦海特根据他的实验,具体把冰点定为32度,沸点定为212度,这就是华氏温度,用“F”表示。
我国不常使用华氏温标,但在外国,特别是英美,目前仍在广泛使用这种温标。
利用华氏温度表虽然能够观测到物体的冷热变化,但在使用上却很不方便。1724年,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休斯又选用水的冰点和沸点为上下定点,中间分了100等份,这就是我们目前临床常用的摄氏温度表,用它测得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用“C”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C=(F-32)×5÷9。
除了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外,还有一种国际实用温度,叫绝对温标。该温标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被规定为基本温标,符号为T。其单位为开尔文,以“K”来表示。它在科学技术上用得较多,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极少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