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本功:读片,别忽视正常影像

(2013-02-07 07:17:43)
标签:

平片上

武器

结节

健康

    急于下结论可能漏诊

  目前影像医学在临床工作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疾病诊断手段。因此,一个医生读片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正确诊疗。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基层临床医师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问题一:急于得出疾病结论,一言以蔽之,忽略其他可能的诊断。以肝脏结节为例,基层临床医生很容易给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转诊到大型医院后,诊断又常常被否定,而改为血管瘤、转移癌等。究其原因是基层影像医师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加上接触的患者少,缺乏经验积累,尚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问题二:随着大型影像检查设备的普及,如今透视已逐渐被淘汰,临床医生面对更多的是X线片,需要医师尽快学习掌握。此外,随着CT的升级,原来的单排CT与现在的64排CT又有多大区别,同样也需要临床医师了解。

  读片应运用综合临床思维

  如今影像检查已经从单纯的影像诊断,发展到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手术可切除性、手术范围、判断疗效、预测预后等。基层临床医师能力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提升。

  首先,学习分辨正常的检查结果。能看出哪些片子是正常的是基本功,也是最关键的,会看正常的才能将有病的看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影像诊断中,真正有特异征象的病变并不太多,许多时候都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检验资料及影像表现综合判断,某些诊断是推测出来的。况且患者的影像检查大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难以反映患者的病变发展过程,临床医师应避免将推测性的判断作得过于肯定,以免误导临床治疗。

  其次,应重视综合临床思维。读一张片子,只会看肝癌,而换成肝血管瘤就看不出来了。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读片思路。看一张片子先想这是什么病,这是错误的思维。正确的思路是“看”到了什么?而哪些是正常的,又有哪些是异常的?在异常的表现中再思考可能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此外,读片时不能只看局部,而应该考虑整体,就好似看一位漂亮的女士不能只看脸。看到一个病变后,要看其周围还有什么,可能还会带来什么?这才是正确的读片方法和思维。

  善于抓主要矛盾

  读片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运用临床诊断思维、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例如肺结核患者同时有空洞和播散灶,空洞就是主要矛盾。同一部位既有病变又有变异时,病变就是主要矛盾。对疑难复杂病例应结合临床病史仔细观察,反复推敲,重点描述。对每一个阴影,每一个表现,都应尽量做到力求甚解。对于多数病变比较简单,可以肯定诊断的病例,则可重点描述主要矛盾,提出诊断意见即可。

  另外,在给患者开申请单时,了解应用各种检查设备同样重要。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又有了磁共振成像(MRI)。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的出现,如今放射科医师手中的“武器”已经五花八门,但各种影像检查需要互补。影像检查手段各有所长,如超声发现胆囊结石,CT就很可能漏诊。而MRI发现的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上很可能就看不到。要记住的是,不要轻易用一种检查手段否定另一种检查手段的检查结果。另外检查手段还要根据性价比选择,如子宫肌瘤做超声与MRI均不错,但前者要便宜得多,应作为首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