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殊的眩晕:耳朵里为何掉“石头”?

(2012-11-03 08:07:32)
标签:

半规管

耳石膜

内耳

前庭神经炎

位置性眩晕

 

 

    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人的耳朵里怎么会有石头呢?原来,人的内耳有两个囊,即球囊和椭圆囊,其内有平衡觉感受器,即囊斑。囊斑表面有一层耳石膜,耳石膜上黏附着许多碳酸钙样的结晶,即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的内淋巴液里游动,进入半规管中。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

    耳石症的主要表现是:当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为主的眩晕。眩晕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分钟。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但不伴有耳鸣、耳聋等症状,也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常在晨起、夜卧、床上左右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突发出现,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耳石症可为孤立的特发症状,亦可能由下列因素引发:内耳供血不足;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耳部疾病如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缓解期、外淋巴瘘、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单纯的耳石症对病人无生命危险,其治疗效果也相当肯定,不必过于担忧。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耳石复位,即通过手法人为地改变内耳半规管的空间位置,把耳石从半规管中“驱赶”出来,回到耳石器中。复位患者一般在一周内应避免头部剧烈昂头和低头运动、避免患侧卧位,睡觉时头位也应适当抬高20度左右。由于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可以适当服用抗眩晕药物。若复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排除颅内病变。少数患者用上述方法没有效果且影响生活,可做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等手术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