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s.img.ifeng.com/2012/0830/wm_dadc39dfe6ee2ee74ea9bfe4a7d463e9.jpg
中元节后,大自然秋虫之浅唱低吟和着淅沥秋雨的奏鸣,“晓角吹入梦,秋风卷雁群”,又到秋意渐浓时......
渐浓的秋意似乎在告诉人们:多一些恬静,少一些狂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紧张;多一点平和,少一点乖戾;多一点善自珍摄,少一点干扰他人。此时,人的心情不再像夏日那样浮躁,更容易沉下心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丰盈自己。“天凉好个秋”,此刻,正值读书好时节。
易中天先生云:学习以谋身,是为了赚钱生活;读书以谋心,是为了精神充实。少时读书是为了将来的生计,而成家立业后读书,更多则是充实精神的生活。
“秋高气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读书会让人们从中收获多多,读书可以使人明智修身,点亮人生。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唯有读书,生命之旅才会更加精彩。
秋意渐浓,书卷入夜,橘橙色的书灯,照在书页上,让秋夜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令人喜欢这种读书的氛围。秋夜读书,透着凉爽的气息,心情自然明净,更容易让人融入书中。掩一卷书,靠窗边翻阅,或坐或躺,借着秋天的月色和暗袭的秋风,恰似“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那淡淡的书香弥漫满屋,翻动的书页,文字突然生动起来,让阅读的欲望强烈而富有情调。读书之乐恰如男女之事:一是夜晚最惬意;二是多半在床上;三是其中佳趣不宜向外人道也。
清凉的空气,让人们多了一份思考,这时,多多地读读书,更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在秋天里,可以把以前速读快餐过的书籍,细细重新温读一遍。譬如再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让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乡土情怀,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让人的心灵澄澈纯净。重读贾平凹先生的《秦腔》,文字中通过对“秦腔”的衰落,写出了中国当代乡土文化、民间伦理、经济关系的巨变。作品中充满着想象力,通俗中见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禁对书有了新的咀嚼,让这个秋天也有了对文字的感悟和想象。
凉爽的秋意中,品一杯香茗,畅游愉快的阅读之旅,那是一种绝佳的生活境地。金黄色的季节伴着淡淡的书香,让秋天有了迷人的色彩。喜欢把秋天火红的枫叶,插在书中,当作书签,每次阅读,那成熟的深秋,便会跃然于在眼前,书的文字瞬间也会鲜活起来,可以从中读出秋的味道。秋天的书香,使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人精神上有了愉悦和快感,收获着生活中点滴的幸福。
因为有了书香,秋天也因此变得如此壮丽挺实,饱绽香美。周作人曾云,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秋天舒卷,秋意读书,秋高人亦爽,韶华易逝,让人们倍加珍惜时光如水的生命。有人说秋是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也有人说“春华秋实”;而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中,“秋日胜春朝”,于是便没有了凄清悲凉之景,也就没有了人生的失落、无以述怀之情。相反,秋天给了诗人上进的力量与奋发的勇气,直引诗情达碧宵之间;对笔者而言呢,秋则是一份静、一份美,一份稳重、一份从容,带着点忧郁,带着点期盼、带着点留恋......
秋天,身心因开卷而有益,伴着沁人心脾的清凉和萦萦袅袅的醇香,在秋意的阅读中,品味着厚实的精神旅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