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回眸:维生素100周年(三)

(2012-05-19 05:15:12)
标签:

育儿

波兰

维生素

脚气病

坏血病

健康

http://211.154.163.181/jkb/res/1/20120503/1336051170456.jpg

  从发现疾病到发现维生素

  维生素缺乏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50年的《爱柏氏纸草记事》和公元前 420年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就曾指出,坏血病普遍存在于古代人群中。但维生素的发现工作则始于19世纪末,最初由人们对于饮食和疾病关系的认识而萌生,即经验阶段;然后是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说的阶段,即实验阶段。

  在经验阶段,科学家注意到与饮食相关的疾病有三种,即坏血病、脚气病和佝偻病。虽然20世纪初人们已相继认识到坏血病、脚气病和佝偻病可通过改变饮食予以防治,但仍误认为疾病是细菌或细菌毒素所致。

  此后,维生素的发现进入实验阶段。首先是脚气病的实验性研究。Eijkman用碾过的白米喂鸡,偶然发现了实验性脚气病。而后经一系列实验,他又发现用未碾过的白米或碾白米加糠,鸡的病症得以痊愈。

  到了1912年,许多事实已经得到证实,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是因食物中缺少某些物质所致;科学家已能复制脚气病和坏血病动物模型;抗脚气病物质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推测天然食物,如牛奶、面包中一定含有微量的尚未查明的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不同于已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

  1912年,美国籍波兰科学家将抗脚气病的物质归于胺类(amine),又因为它是生命所必需,故称之为“维生”(vit)。这就是维生素名称的最早来源。仅在1906年到1948年的42年间,就有11项与维生素有关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百年来,共有17个诺贝尔奖授予了这些维生素的发现者或者合成者。

  目前将那些在少数物种或特定条件下符合维生素的标准,而不具备维生素所有特征的其他一些因子称为类维生素,如胆碱、肉毒碱、肌醇、吡咯并喹啉醌、泛醌(辅酶Q)、黄酮类等。

  维生素与慢性病有关

  20世纪可谓是征服维生素缺乏病的时代。如今,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病已不多见,但维生素摄入不足或缺乏依然存在“隐性饥饿”,而且对维生素摄入不足或缺乏的认识因与慢性病有关而受到更多关注。

  维生素摄入不足或缺乏可引起某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抗氧化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作为体内非酶系统抗氧化物的成员,对氧化应激损伤不可能无所作为。因叶酸、维生素 B6和B12缺乏而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预防慢性病的作用也异军突起。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仅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维生素,也与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