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床札记:“脚气”与耳疾

(2012-02-22 16:45:56)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脚气

耳朵

耳鼻咽喉科

绒毛

杂谈

   

http://y2.ifengimg.com/b289051fea0c20ad/2012/0222/ori_4f443fd55cdc0.jpeg

    脚气真菌竟跑到耳朵里


  患者小王,25岁,煤矿工人。因耳朵倍感不适到耳鼻咽喉科就医。他表示耳朵里边又痒又痛、有肿胀感、灼热,掏耳朵的时候,棉签轻轻一碰,就很痛。

  接诊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发现患者外耳道很潮湿,外耳道壁和鼓膜处有白色的绒毛状真菌。

   “你是不是有脚气?”面对医生的询问,患者有点惊异,他说道,这两天由于井下潮湿,脚气又再发作,脚湿的时候特别痒,上药都不顶事,抓抓还好些。“问题就在你这抓上边,抓脚的手一定要洗干净才能去碰其他东西。要不脚上的真菌跑耳朵里去了,耳朵里边也长菌。”医生这样告诉患者。


  脚气真菌跑到耳朵里会怎样?


  患者一听大吃一惊,医生进一步解释说,外耳道真菌病一般会有耳内发痒、闷胀感,合并感染时,可引起肿胀、疼痛、流脓,致病真菌的种类很多,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较为常见,疾病程度轻者可无症状,在检查时才会发现,一般情况是耳内发痒、闷胀感,夜间这种感觉加剧,当合并感染时,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检查外耳道就发现有绒毛状真菌,像一层薄膜覆盖在上边,清除后,患处充血、潮湿。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治疗的同时,注意外耳道的干燥,洗头、洗澡耳朵进水后,及时用棉签擦拭,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提醒,有脚气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卫生,抓了脚的手一定要清洗干净,再去碰其他东西。”医生提醒道。

 

     食物受潮变质后,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者白色粉末状的或绒毛状的真菌,人们便知道食物已变质,弃之;同样,受真菌感染的耳朵也会出现类似的霉菌样,并伴有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等症状。就此提醒:有脚气的患者,摸了脚的手,先洗净了再去掏耳朵,否则,病菌附着在手上,一旦“脏手”接触掏耳工具或直接掏耳,可感染外耳道,致使外耳道出现瘙痒、胀痛、流水,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处,覆盖有白色的或者黄黑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的真菌,引发外耳道真菌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