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海钩沉:美尼尔的坎坷发现

(2012-02-16 14:42:08)
标签:

昂热

巴黎

美尼尔氏

内耳性眩晕

听力下降

杂谈

  http://res.health.ifeng.com/top-049698.jpg

    美尼尔氏综合征或美尼尔氏病,是1861年由法国医学家美尼尔(P.Ménière)最先明确报道的一种病症。这是由于内耳的膜半规管积液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但是,美尼尔的论证在颇长时日里遭到医学界,主要是法国医学界的强烈反对。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论争后,这一病症才获公认并被冠以这位医学家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中国学者认为汉文“梅尼埃”更接近Ménière的法文读音,所以后者逐渐取代了前者。不过,美尼尔氏综合征至今仍被不少人采用。

  1799年,美尼尔生于法国西部城市昂热。他17岁便进入昂热大学医学院预科学习,21岁进入巴黎著名的Hotel-Dieu医院当实习医生,29岁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陆续跟随法国产科名医迪布西斯、内科名医舒梅、外科急诊专家杜佩特伦进修有关专科。1834年,35岁的美尼尔开始在巴黎大学医学院担任卫生学及产科学教职。1835年,法国南部奥德省和上加龙省部分地区暴发霍乱,法国政府派美尼尔到疫区担任防疫委员会主任。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防治工作,不久便把疫区的霍乱控制住了,荣获法国政府授予的“骑士勋章”。

  1838年,法国聋哑研究所所长伊塔病逝,美尼尔受命继任该所所长。从此,他转为专注于耳聋和耳病的研究与防治。在此期间,他详细阅读了德国耳科权威克拉默出版于1836年的增订版《关于耳病的认识和治疗》,并用9年时间把这一专著译成法文,于1848年在巴黎出版。书中附入了美尼尔诊治过的内耳性眩晕综合征女患者的病案:一位年轻姑娘乘马车旅行,数小时后突发眩晕,听力急剧下降。她到达巴黎后,急赴美尼尔所在的聋哑研究所就诊,却在5天后死亡。美尼尔给她做病理解剖,在其内耳膜半规上发现有红色黏性液体。

  之后,美尼尔陆续诊治了11位内耳性眩晕患者,并总结出此类患者的4个基本特点:一、完全正常的听觉器官有可能突发功能紊乱。二、内耳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有眩晕、摇摆感、旋转感、步态不稳、头痛、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等,它们往往被误认为小脑疾病。三、上述症状有的发作一次后自行消失,不再复发;有的反复发作,听力下降逐渐加重,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四、引发上述症状的病变在内耳半规管内。

  1861年1月8日,美尼尔在巴黎每周一次的医学会议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一种特殊内耳病变所致的严重耳聋》,当即受到大部分与会者的否定。这些人认为美尼尔所报道的病人都是由脑充血、脑卒中所引起。一周后,还是在巴黎的医学会议上,一位名医专门宣读了脑充血、脑卒中所引起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听力下降等症状,并把一周前美尼尔报道的病例也归为脑充血患者。

  但是,美尼尔坚持认为自己诊治过的这些病人是由内耳疾病所致,并连续撰写了4篇论文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然而,反对者仍在继续抨击和否定他的论点。其实在医学史上,新发现在一开始不被人们认可的实例时有发生,种牛痘预防天花就是突出的例证。1796年,真纳证实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却由此遭到很多人的嘲笑,甚至有人捏造说“种了牛痘的人,头上会长出牛角来,声音会变得如同牛叫”等。

  美尼尔本来可以用他以后诊治的更多内耳性眩晕症患者论证自己的观点,只可惜他在1862年2月7日因肺炎病逝。以致在其后的数十年间,美尼尔的观点未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直到1903年,同为耳科学家的美尼尔之子——埃米尔·美尼尔(Emile Ménière),以更多有说服力的临床实据,撰文证明了父亲关于内耳性眩晕综合征的论证,并建议用美尼尔的名字命名他在1861年最先明确报道的内耳性眩晕症。此后,美尼尔和他发现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才得到公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