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拾贝:解读“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2011-12-24 04:13:37)
标签:
特异性免疫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糖皮质激素杂谈 |
第二,目前国内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还缺乏规范。迄今为止,国内外仍无有效的方法阻遏变应性鼻炎患病率继续增加的趋势。在现有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介质和炎性反应控制症状,且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而目前惟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是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就是对变应性患者在一定间隔的时间,以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给予使其致敏的变应原提取物,以达到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症状明显减轻或不发生,这种治疗结束后其效果仍可持续数年。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相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也逐年增加。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各地区、各医院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情况极不平衡,大家对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认识也不统一。而目前临床上国内还没有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告诉临床医生应该怎样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三,
“共识”的核心内容
主要是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适应证及治疗流程、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置等作了规范。因为纳入和推荐何种类型的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开展临床工作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界定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适应证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确诊变应性鼻炎是其中的第一要素。总的指导原则是,如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增高,亦即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定是由某一种或几种变应原引起患者的临床症状时,可以考虑向患者推荐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
目前在我国,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适应证为:诊断明确的、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变应原数量为包括尘螨在内的2~3种,最好是单一尘螨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尤其适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常规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患者;药物治疗引起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对长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有顾虑或不希望接受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内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主要受四大因素制约。一是国际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种类较少。目前以螨虫疫苗为主,对其他吸入性变应原,特别是北方地区常见的各种花粉变应原,尚无国际标准化疫苗。二是基层医疗条件不足,尚难大范围普及。因为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需要较为完整的临床支撑平台,诊治环节中不仅需要学科内部医、护、技三方的有序配合,在出现急症时,往往还需要呼吸科、儿科、麻醉科等学科间的合作,基层医院常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三是免疫治疗需要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漫长的治疗过程。同时,实施治疗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也会时有波动。这些都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严格按照规范去实施治疗。四是许多患者常怀着对免疫治疗可以“根治”疾病的愿景而接受治疗,而对治疗的风险性、长期性、反复性等复杂问题缺乏全面、客观的认知。这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以释疑解惑。此外,特异性免疫治疗尚未纳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属于自费,也影响了治疗的普及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