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一笑:解惑官场“日记门”
标签:
性心理日记暴露日记门杂谈 |
2010年4月8日 安徽某事业单位科室负责人王成受贿落马,查获几个日记本和一个移动硬盘。日记中制定年度泡妞计划:玩800个不同的女人。
2010年9月 天津师大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玉进“香艳日记”网上曝光,与副教授有染的女性多达十几人。
2011年8月23日 一篇《副县长送修电脑曝出日记:副县长与煤老板共享二奶》的帖子爆红网络。全帖为日记体连载,从2004年10月14日到今年6月27日,记录日记43篇,从煤老板欲收买副县长而送情妇讲起,记录了他与煤老板情妇的情爱细节。
在一年多时间里,网络爆出的各种“日记门”,真可谓层出不穷。在日记这种较为私密的行为中记录下性爱过程、受贿经历到底反应了何种心理状态?
解惑:一个正常而理性的人,不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生活中的事告诉他人,这种告诉通常会有选择性。那些未被告诉的部分,就成了人们的秘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秘密越少,幸福感越强,比如倾诉可以减压。对秘密很多的人来说,秘密成了一种心理压力,所以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寻求宣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这叫做自我暴露,它实际上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而日记就是一种有限的暴露秘密的方式。
自我暴露还有其社会交流功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曾说“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但这种释放是有“泄密”风险的。
其次,当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拥有了大量社会资源,有了实施自己变态性行为的条件,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解惑:人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日记门事件?
首先,有了不正常性心理的人不等于在社会中是一个异常人,多数情况下他是一个有隐私的正常人。公众在接触这些信息后不必过多联想,更不要往自己生活的现实生活上靠。虽然从近段时期来看,这种事件给人一种层出不穷的感觉,但仍是一个个独立的心理、社会问题。
其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性心理正常与否,而在于我们的 “社会精英”们怎样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以权谋私,损害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反思我们的运行和监督机制,是否有利于防范这类“丑闻”式的腐败,是否有利于社会公正、公平、廉洁、和谐地发展。(资料来源:2011年08月31日《长江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