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常见耳病的防治
标签:
道口鼓膜穿孔噪声性耳聋听力障碍外耳道杂谈 |
http://blog.cndeaf.com/attachment/Mon_0802/22201_04554608b8a4c9a.jpg
常见耳病一:鼓膜穿孔
鼓膜也叫耳膜,是一种灰白色半透明、厚度仅为0.1毫米的薄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距外耳道口约3厘米。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的作用,其特殊的3层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但官兵若不注意防护,挖取耳耵聍(耳屎)和异物、化学用剂误入耳内、金属屑溅入耳道等都可损伤鼓膜,引起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有的患者感觉耳内有阻塞感,有的患者出现鼓膜充血甚至点状出血,并伴有耳鸣。鼓膜穿孔后,当外耳道进水时,水会经由破孔灌入中耳,引起急性发炎,给病友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困扰。
鼓膜两面都有丰富的血管,修复能力较强,当外伤引起轻微的鼓膜穿孔时,可考虑让其自行愈合,但须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禁止用水冲洗以防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可用酒精消毒后取出外耳道异物。当鼓膜穿孔面积较大时,经专科医生检查,可考虑施行手术或用烧灼法修补鼓膜。施行手术是在患者耳内或耳后开刀,取自体组织植入鼓膜位置,使其长合发挥鼓膜作用。烧灼方法简便易行,是在鼓膜穿孔边缘涂抹一种特殊的药水刺激鼓膜生长,每次5-10分钟,大约一周后复诊检查,直到鼓膜愈合为止。
常见耳病二: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感音性耳聋。早期会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和听觉疲劳等症状,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噪声强度越大、频率越高、频谱越窄,对听力的危害越大。长期在噪声超过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可对耳蜗造成损害,破坏内耳细胞,致使耳内螺旋器和螺旋神经发生退行性病变。如此时未采取措施远离噪音环境,那么随着损害的加剧,听力损失将加重,听觉普遍下降,患者可感到听力障碍,常伴有高音性耳鸣,严重者可导致双耳失聪,还可能出现头痛、失眠、乏力、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
出现噪声性耳聋应尽早治疗。患病早期可感到轻微听力下降、耳鸣,但无明显听力障碍,离开噪声环境休息数日或数周即可自行恢复,也可服用维生素B1、血管扩张药等进行药物治疗。对于经常接触噪音的人群而言,在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应配用简便耳塞,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分贝。若噪音达到90分贝以上,则必须使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听力,发现听力损伤应立即离开噪音环境,及时就医治疗。
常见耳病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病菌侵入中耳粘膜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耳痛、耳鸣、听力障碍并伴有耳内流脓。夏季游泳,不适当的换气和擤鼻很容易导致细菌侵入中耳引起发炎。早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内有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鼓膜粘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渗出物。随着炎症加重,鼓室粘膜充血肿胀、耳痛加剧,浆液性渗出物转为粘脓性。导致鼓室压力增加,鼓膜向外突出可导致鼓膜穿孔。
有些人认为中耳炎不算什么大病,自己买点滴耳药就能治疗,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引起急性乳突炎、急性颅内感染、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者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所以,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友,应及早就医,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若鼓膜明显突出或穿孔引流不畅,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切开术,引流后以3%双氧水彻底清洗并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提醒大家,在游泳时最好配备耳塞,注意正确的换气方法,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应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水域训练。训练结束后将头依次向两侧倾斜,使外耳道内的水流出,有条件时可用棉签清洁外耳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