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札记: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与预防
标签:
育儿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鼻涕杂谈 |
急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变成慢性中耳炎,到时,治愈的概率就会降低。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好发于儿童。
门诊数据显示,三岁及以下的儿童中,约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得过中耳炎,重复感染患病的比例多过三分之一。
感冒病例增加时,前来诊所就诊急性中耳炎的病例增加了发生几率,且多数是幼儿。
所谓重复感染,就是一年内有多过三次发病。一般来说,年龄介于6个月到18个月大的婴儿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群,婴儿越早患上中耳炎,重复发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60%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也有中耳炎问题。
中耳炎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当细菌或病毒从鼻咽部(喉咙上半部)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时,会形成中耳炎症。
多过半数的中耳炎病例是由细菌引发的,尤其是那些中耳问题患者,当他们感冒发烧时,患上急性中耳炎的概率会增高,中耳病症的症状也有可能恶化。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以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
|
正常的耳鼓膜。 |
患中耳炎,不一定是感冒所致。吸二手烟,擤鼻涕方法不正确,听音乐时把音量调至过高,都有可能引发中耳炎。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使得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其次,有的人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仅不能把鼻涕完全擤出来,况且鼻涕中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另外,如果长时间听大分贝的音乐,会对耳组织形成损伤,也容易造成慢性中耳炎。
>注射疫苗
鉴于某些孩子天生对中耳炎敏感,因此注射疫苗,防止首次发病,减少重复发病,降低疼痛,听说迟缓发育等至关重要。
流感疫苗,可预防链球菌所引发的中耳炎,适用于新出生至两岁的婴幼儿,可在婴儿2个月大、4个月大、6个月及18个月大时注射,预防感冒。
>远离感冒
由于中耳炎大多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因此远离病毒将有助于降低患上感冒的概率,同时预防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然后稍微用力向外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同理,再擤另一侧。
>父母应为孩子戒烟
作为父母应戒烟,预防小孩子吸二手烟。耳朵感染时,孩子有时会抱怨耳朵疼痛或有肿胀感,有时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正确描述症状,因此为人父母需要注意耳朵即将受感染的征兆,比如:孩子喜欢抓耳朵或听力出现问题,或耳朵内有液体流出等。
| 急性中耳炎发作时的耳鼓膜。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