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本功:误吞异物的处理方法

(2010-11-24 11:06:56)
标签:

平顺

气管异物

处理方法

消化道

推压

杂谈

急诊科经常碰到因误吞异物而紧急就诊的患者,其中主要是婴幼儿和老人

●误吞异物可分为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两种,不同的异物处理方法不同


    急诊经常碰到因误吞异物而紧急就诊的患者,其中主要是婴幼儿和老人。老人因为牙齿脱落或使用义齿,咀嚼功能差,口内感觉欠灵敏,食管口较松弛,容易误吞异物;而儿童特别是低龄的婴幼儿往往喜欢把周围的东西无意识地往嘴里送,或在喂食时因打闹而误吞异物。这些异物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异物有鱼刺、鸡骨、果核、硬币、纽扣、棋子、别针、玩具小零件等。

  误吞异物按照异物前往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种: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

  一、气管异物

  气管呛入异物比较危险,发生误呛者其症状多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呛咳,多数同时伴有面红、气促,严重者可出现嘴唇或全身发绀,甚至陷入昏迷。

  处理方法:

  1.对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抢救者可把患儿俯卧放在抢救者的手臂上,另一手(五指并拢且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紧贴)对着患儿的背部拍击,这有助于将卡喉的异物排出。

  2.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使其平躺在地上,抢救者双手重叠、掌心对着患儿的腹部(胸口与肚脐之间)快速向上推压,这也有助于卡喉的异物排出,但忌用力过猛。

  3.对于成人或大龄儿童,抢救者可站在患者的背后,双手抱着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的腹部(位置同上),另一手抓住自己的拳头,快速向上推压患者的腹部,推压用力应限于抢救者手上,不能用双臂加压,也忌用力过猛。

  以上方法仅限于出现异物卡喉引起窒息时应用,平时切勿在正常儿童身上试用。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异物依旧卡在孩子的气管,不要犹豫,立即将孩子送医院治疗。而对于异物已完全进入气管,这时小孩经过一段时间剧烈咳嗽、气促后,呼吸渐趋于平顺,则上述方法均已不适用,此时应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小孩在5岁以前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家长照看宝宝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要给5岁以内的儿童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小孩子在吃饭或者嘴里含有食物时,千万不能逗他笑或惹他哭;不要追着小孩给他喂饭或其他食物,不要让小孩嘴里含着东西走路或玩;家里能够放进小孩嘴里的物品都要收好,不要让小孩轻易就能接触到。

  二、消化道异物

  将异物吞下以后,当时没有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表明异物已进入了消化道。

  处理方法:

  这时要判断吞下去的异物属于哪种类型,应分三种情况对待:

  1.一般来说,表面平滑、体积不大的异物,例如棋子、硬币、纽扣等,可以像食物一样通过食道进入胃和肠,再由肛门排出,对人体没多少损伤。为了帮助异物早日排出,防止其过久滞留于消化道,可以给吞咽异物的人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每次排便时都应仔细检查,直至确认异物排出为止。

  2.如果误吞的是尖锐的、带尖带钩的异物,例如钉子、假牙、碎玻璃等,这时千万不能大意,必须火速去医院检查处理。

  3.有时误吞下去的异物虽然没有尖锐外形,体积也不大,但是较重,如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会因为过重而沉入胃的最低处,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被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也必须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将其取出。

  特别提醒: 催吐和服泻药都是错误做法

  实际上,很多人会希望把误吞的东西再吐出来,或者再吞咽其他食物把异物咽下去,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强行下咽可能损伤食道引起穿孔、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而试图用导泻药使之从肠道迅速排出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诸如钉子、假牙等带尖、带钩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作用快速蠕动时,很可能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