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探长小米系列之破案日记(三)
(2010-11-03 16:09:08)
标签:
阎福西山小米棉纱线里巷杂谈 |
一
警灯闪烁,周围都是围观的人。女尸呈坐姿倒在村边路基下,衣衫不整,且有明显外伤。
经辨认,死者是附近里巷村人,25岁,姓苑,已经怀孕9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凶杀案件。苑某是前一天晚上被杀的,她是被人掐死的。
一尸两命,而且是发生在春节期间,在当地轰动一时。警方感到压力很大。
很快,局里抽调100余名民警,放弃了春节休假,赶赴案发地走村入户,对案发地点周围的22个村进行大规模摸排,共调查4000余人,调查车辆2000余辆。
可惜当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任何收获。
有一块摩托车的盖板,会是交通事故吗?大家也曾这样分析过。
重要的是,还有一些血迹。上级刑侦专家分析认为,苑某遭侵害时曾极力反抗,凶手可能因此受伤出血。
最重要的是,孕妇身上留下了一滴血,这正是凶手留下的。
小米探长如获至宝,小心翼翼提取下来,再溶解,粘在了一段短短的棉纱线上。
凭经验,感觉到,这个证据会派上用场。
当年的很多同仁,或做了领导,或调离了岗位,但小米还是探长,始终牢牢记记挂着10年前的那个未破的命案。
同样,杞都警方始终把该案列为一号案件,始终关注此案的进展情况,并多次组织开展排查工作。
局座已经换了三任了,而且警长办公地点也换了六个地方了,这个案子的材料也装了好几麻袋。人们一直等着真相大白的一天。
虎年初,一场侦破案件的攻坚行动在杞都市公安局打响。杞都警方认为当前DNA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侦破这起命案,带来新的可能。
10年了,为了保存这段棉线,小米探长费了不少心思。因为当时办公条件简陋,而且担心时间长了,棉纱条就会破坏。于是,小米探长想到了用一种叫干燥缸的仪器。这是个玻璃缸,里面放有干燥剂,通常用在精密仪器的保存上。
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每年定期就会换一下干燥剂。这期间,小米探长办公楼搬了6次,但每次“搬家”,警队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护送这个玻璃缸到新地方。
这么多年来,也曾多次向上级部门送检这段线,小米探长总是小心地切下一小段送检,因为这个太宝贵了,如果破不了,就会浪费。
10年了,小米探长一直等着它发挥作用,终于等到了。
年初,杞都警方再次送检了一段检体。同时对重点区域的8822名男性族系排查。
两个月后开始进行DNA样本的提取。
省厅DNA鉴定室认定,阎姓家族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获悉里巷村相邻的西山村的阎某样本和本案现场提取的DNA认定同一。
第二天凌晨5时许,52岁的阎福跨在家被抓获。他很意外,十年后警方还能揪出他。
阎福跨是建筑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没有违法犯罪前科。因为他不会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故在历年排查中,一直未将他列为重点调查对象,由此失之交臂。
案发当晚,阎福跨一家在邻村其亲戚家吃饭。那天,他喝了许多酒,在独自回家路上,看到被害人在路边闲逛,便借着酒劲上前调戏,遭到竭力反抗,阎福跨恼羞成怒,不顾对方是临产孕妇,竟丧心病狂地将其杀害。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探长小米10年了,终于可以告慰死者亡灵。
“二000年正月初六,夜,里巷村,命案,待破......”
小米探长拿出一本发黄的办案笔记本,在翻到这行字的时候停下了。关于这起离奇命案的回忆,如电影镜头般闪回——10年前,年仅25岁的苑某已怀有9个月身孕,夜里在村边遇害。一尸两命。
坊间传言四起,凶手是谁?真相只有一个,却一直难解。
一转眼,过了10年。而这依然是个悬案。
10年来,警方从未停止对这个案件的侦破。最终是,小米探长负责保管了10多年的一段棉纱线,揭开了这个尘封10年的谜案。
现在犯罪嫌疑人阎福跨已被刑拘正等待法律的严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