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海钩沉:红薯趣谈

(2009-06-08 13:59:28)
标签:

红薯

甘薯

趣谈

海沟

陈氏

吕宋

杂谈

    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三七零年一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

  原产地,南美洲。输入者,华侨利。陈振龙,本是福州原籍。挟入藤篮试秘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郭沫若:《满江红·红苕》,于1963年纪念红薯传入中国370周年而作

    红薯,又称甘薯、白薯、地瓜和红苕。原产拉丁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至吕宋(菲律宾)。它传入我国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据《金薯传习录》载:明历年间福建长乐县有一叫陈振龙的华侨,经常到吕宋经商,发现当地出产的一种叫甘薯的植物产量很高,无论蒸、煮、烤,味道香甜可口;而且甘薯对气候、土壤、肥料和管理等条件要求不高。他联想到国内许多地方地脊民穷,一遇荒年饿殍遍野,便想引进到大陆,但当时统治吕宋的西班牙殖民者又严禁甘薯外带。于是陈氏父子便悄悄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方法,并克服许多困难,在明历21年(1593年)暗中将红薯带回福建,并在福州近郊试种,当年就获得成功。第二年(1594年)适逢福建全境大旱歉收,当时一个姓金的福建总督便下令推广这种高产的作物,结果秋后大收,民赖以活者众,金总督也因此受到朝廷的褒奖。事后这位总督要地方为自己立了“功德碑”、建“报功祠”并将红薯冠以自己的姓氏曰“金薯”。过去福州乌石山海滨有“先薯祠”,本来为总督金学曾所建的“报功祠”,后来人们将陈氏父子也请入,与金同祭祀。

    在明末清初,陈氏后裔陈世元等人,继承先人遗志,在全国各地奔波推广栽种红薯。例如他曾应邀到山东古镇、潍县、胶州等地大面积试种并获得高产。清政府于乾隆51年(1786年)颁旨全国种植。在当时,为纪念陈氏一家的功绩和对红薯活人的喜爱,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

        不爱灵药共仙丹,

        惟爱红薯度荒年。

        何人远来传此种,

        陈公父子取洋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