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i艺术:DigitaLive未完成时的进行时

(2014-04-18 16:28:22)
标签:

乔纳斯

国际

实验艺术展

优游当代艺术中心

hi艺术

Hi艺术:DigitaLive未完成时的进行时

 

                        DigitaLive未完成时的进行时


                                   文/静竹 摄影/区志航

 

想象与过程的展览

    2013年11月30日至2014年1月26日,由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策展的“DigitaLive”在广州优游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一个从策展理念到展览过程及至呈现效果都极其反传统的实验性展览。乔纳斯告诉我们,在策划2013年11月初举行的行为艺术节时,他看着艺术家们的作品方案,想象作品的样子,忽然想到,如果自己会这样想象一件作品的形成,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DigitaLive不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即把完成好的艺术品挂在墙上或者支架上进行展出的展览,而是希望能将一件艺术作品创生的过程展现给观众看。这个过程包括观众只能‘想象’出作品全貌的‘构思阶段’、在现实中创作作品的‘实现’阶段,和最后创造出完成态艺术物品的过程。无论他是一个装置,摄影,录像作品,或是一个行为之后的剩留物。”

 

与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共生

    乔纳斯邀请了Roi Vaara、LilibethCuenca Rasmussen、区志航、段英梅、Bjørn Venø、Eric Andersen、黄锐、冯峰、肖鲁、董金玲、谢蓉、Magnus LogiKristinsson、Elin Wikström和John Court14位来自中国和北欧各国的艺术家,每周两位艺术家依次在位于小洲礼堂的优游当代艺术中心面对公众创作。每位艺术家与策展人商定方案后,需要在创作过程中随时调整,与其他艺术家——已完成的和尚未开始的——作品共生,并将观众的反应融入创作本身。

    “现场创作的形式通常仅限于街头艺术、电子艺术以及行为艺术,而完成态艺术作品的展览则是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得以被呈现的传统方式。在这两种艺术展出方式的基础上,DigitaLive提出一种概念性的,展示作品完成前艺术家的想象的艺术展览方式。”

 

失去掌控的未知

    在这个实验性的展览中,策展人丧失了传统角色的上帝视角。乔纳斯说,这种“失去掌控”正是整个展览中最困难的部分:“每个艺术家在创作阶段都有自己的要求,有些需要更多时间,有些需要我本人的参与,有些装置比其他人的更复杂。”策展人只有和艺术家一起经历作品的生长后,随时根据作品情况作出判断调整方案。

    “DigitaLive可以说是一次长达两个月的充满未知的旅途。其对于观众和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会不断发展其形式直到其本身成为一个创作过程。”

    在展览的最后两个星期,14位艺术家的创作完成品一起在展厅中展示,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心有余悸。这14组作品中,自然有些更为人称道,有些似乎了然无味,但完成物带着之前想象和创作过程的时间线余迹,令人不得不感叹。乔纳斯说,他很满意最后的结果,之后会发展“DigitaLive”的概念,到欧洲进行这种“进行时展览”的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