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义忠在研讨会上
中国当代摄影无法回避的人
《阮义忠·转捩点: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人》超大型摄影展2009年8月28日—9月20日在广东美术馆5、9、10、11、12号厅及过道同时展出。阮义忠何许人也,一般民众大都不一定清楚,容我简单道来。
中国的当代摄影在近二、三十年里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我们无法回避阮义忠这个名字。在其影响下,中国当代摄影开始出现较大规模和相对系统的接受西方当代摄影的状况,并直接导致了这场变革进程中的话语资源转向。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时的资讯并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直到阮先生编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1988)、《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1990)两本书的简体字版的出现,对当时很多还处于混沌激情状态和摸索阶段的中国摄影家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蒙和指引作用。从此之后的中国摄影无论是在摄影理念、媒介认识、拍摄手段和观看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新变化。同时,这两本书也预示了“纪实”与“观念”这两个中国当代摄影中重要摄影类型的出现。1992年以后,由他主编的中英双语杂志《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在继续推介西方摄影大师的同时,还对中国本土摄影家走入西方的视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方大曾、候登科、吕楠、刘铮、荣荣、黎朗等一批重要摄影家就是通过这本杂志在西方得到认可的。可以说,阮义忠部分地改变了中国摄影一个时代的景观和面貌。而从历史的维度上看,他恰好处在一个中国当代摄影演进的时空转捩点上。
作为一个摄影家,阮义忠在他三十年摄影历程中,逐渐在台湾地域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找到了其摄影观看的立足点。透过其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具有强烈台湾“乡土情结”或“乡土意识”的摄影行者;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做事、做人力求完美,对摄影执着热爱的摄影前辈;一个充满和闪耀人性光辉的摄影大家;一个坚守摄影传统的卫道士。在今天的华人摄影领域,阮义忠已经成为了摄影的代言人。
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阮义忠本人的全部10个摄影作品系列原作,以及阮义忠的海内外摄影作品收藏。所有展品均为摄影家本人手工银盐放大。此外,展览还将展出历史文献包括阮义忠的画稿、手稿、书信、笔记、出版著作、摄影收藏,以及当时相关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历史资料,用以梳理阮义忠的艺术活动和呈现在其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摄影局部景观。

研讨会

左起:陈传兴、顾铮、阮义忠、王璜生、李媚(本展策展人)、蔡萌(本展策展人)

左起:尚陆、冯原、李公明、陈申



萧芳芳、刘德凯及童星弯弯(1980)

台湾歌星凤飞飞(1978)

李敖(1980)

琼瑶(1978)

徐悲鸿夫人蒋碧微(1978)

慈济希望工程-证严法师巡视工地途中

华人现代舞鼻祖林怀民(1977)

人与土地-东埔(1980)

人与土地-台东(1980)

人与土地-北港(1979)

有名人物无名氏-作家袁瑶瑶与摄影评论家李媚(2000)

人与土地-旭海(1986)

人与土地-澳花(1981)

人与土地-望安(1982)

人与土地-兰屿(1982)

人与土地-北投(1981)


齐白石(朗静山1949摄)

周旋(吴印咸1936摄)

崔健(肖全1990摄)

陈凯歌(肖全1993摄)

方大曾自拍照(约1936-1937)

日本妓女(方大曾约1936-1937摄)

洪磊作品


阮义忠藏品

阮义忠藏品

阮义忠藏品

尽地主之谊,带部分采访作品展的外地媒体人夜登白云山天南第一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