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四岁时的全家福

新婚燕尔时父亲的老照片

拜祭在我心目中几乎无法挑剔的父亲
清明节之祭
世间的大多“节”都带喜庆,大多“日”都对问题。清明节,拜祭日却不是。
清明节是我最百感交集,更多的是用心而非用仪式和事务过的“节”。我缅怀、追思故去的亲人、好友和灾难中逝去的生命,思考生命的本源、作为、价值和意义。
今年的4月4日是正清,下午和家人去了拜祭已经先走11年,在我心目中几乎无法挑剔的父亲。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的特质、思想和艺术,无法没有他的烙印。
在缅怀父亲的同时,当然还会追思、悼念一切与我的人生有关的故人。我相信灵魂不死,我祈祷他们有幸运的转世和再生。而这其中,当然有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人们。
种种原因,让国人从地震后第一个清明节起到5.12周年祭,注定会掀起中国人史上最广泛和隆重的祭念,而祭念的成长性意义更在于赞美生命,再焕大爱!
其实,从我知道灾情如此惨烈开始,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我的方式去缅怀和警世?在深入灾区对灾民尽一点微薄的帮助的同时,我相信以大灾大爱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作品,会有特殊的力量、价值和意义。
清明节之祭,特呈献去年在灾区创作的观念作品:《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系列——

《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学

《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北川县城

在北川县城协助并记录救灾

与救灾军人在北川中学校门前

在建川博物馆聚落地震日记展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