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区志航
区志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46
  • 关注人气:1,2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2008-06-29 02:11:32)
标签:

生命之花

舒勇

成都

北川

我摄影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我在北川中学废墟前拜祭遇难师生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之一

                          艰难的开始

 

汶川大地震后,正在国外举办个展的著名当代艺术家舒勇,似乎带着冥冥中的使命,决定用死难者骨灰塑造“生命之花”,“用以献给所有在地震中的死难者和幸存者,以及为地震作出贡献的世界人民。”

611“生命之花”的方案通过《新快报》首次公开。没想到一“花”激起千重浪,反对的声音远远多于支持的声音。我更愿意相信巨大的灾难和灾难唤起的大爱对艺术家的撼动,也愿相信在此大背景下艺术家的诚意和创意。受“生命之花”的启发,我联想的更远更大,在博客写下《“生命之花”引发的呼吁》,向世人倡导能够节约更多的资源却能留下更多的文明与财富的殡葬改革。为了倡议,我愿将来用自己的骨灰塑造成精致的相机。还好,我听到了更多支持的声音。

“生命之花”的绽放,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募捐到死难者的骨灰。舒勇不理会人们的不理解甚至谩骂,决定亲赴灾区征集。早就想到灾区感受并为受灾者做点事的我和舒勇的朋友白湧,也决定放下手中一切,助他完成美丽的壮举。618日,我们一行三人开始了有生以来最具使命感,却又最心中无底、不知需多少天的地震灾区之旅。

到四川省会成都后,旋即开始寻找合作与支持。当晚,在艺术家常聚的“白夜”,汇集了众多著名艺术家,他们对“生命之花”的创意大多表示赞赏,但对实施一致叫难。首先,政府工作重点已转到灾后重建,不理解“生命之花”对重建精神家园价值和意义,拒绝支持与合作;而普罗大众的观念对捐骨灰未必能接受;再就是为时已晚,死难者早已入土为安。我们越发感受到骨灰征集的困难。川音美术学院教授兼《大艺术》主编陈默是个热心人,给了不少建议,还将几位死难者家属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必要时试着联系。

次日,舒勇和白湧跑民间机构、媒体和省博物院,争取支持。我自驾画家邱光平慷慨借出的SUV,凭媒体朋友提供的抗震救灾采访通行证,深入受灾严重的北川寻找可能。因担心瘟疫,北川封城,我只好潜入城外死伤损毁惨烈并戒着严的北川中学。面对废墟和众多不幸的师生,多么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让世人永远铭记。

深夜赶回成都会合,大家依然一筹莫展,只有悲痛、茫然和无助。于是,决定接下来与《成都商报》王潇引荐的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接洽,看对骨灰的征集能否有帮助……

请留意系列之二:《“生命之花”催生“朱坚强”》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北青周刊摄影部主任卢北峰介绍灾区见闻,共商骨灰征集事宜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在“白夜”酒馆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陈默策展的《情系512》特别展画册

美女双胞胎骨灰塑“生命之花”的故事——艰难的开始

我和救灾军人在北川中学校门前(请留意背后带髅骨标识的管制区域告示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