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离——慕课作业
(2019-05-22 21:23:08)
标签:
慕课作业生活记录分离成长 |
分类: 边走边唱 |
搜索微信公众号 sandworld1001 关注
星空1001
——2019-5-22
最近在网上学习了一门慕课《沟通心理学》,里边有些作业,需要用点心思。
其中一道作业题: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多好朋友,也失去了不少好朋友?为什么我们会与自己的年青分离?与父母分离?与职业分离?结合心理学理论,谈谈为什么我们害怕分离?
我完成了这项作业,记在这里,也算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吧。
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但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所以一生都在寻找陪伴、认同和肯定。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接触、认识很多人,其中的一些人,相来说比较有共同语言,彼此谈得来,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相近,彼此能相互认同和陪伴,就会成为好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朋友们经历了不同的生活,与过往有些好朋友的联系会日渐稀少,彼此能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对事物的看法分歧较多,于是逐渐相忘于江湖,失去了这些好朋友。
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分离的过程。年少的自己,生活经历简单,看问题也简单,处理问题也简单。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看问题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也会多角度,看得更多,想得更多,人日趋成熟,自然就和年青时的懵懂分离。年少时,自己与父母紧密生活在一起,父母是自己生活中的权威,是自己可以依赖的人,是安全感的来源。当自己长大,一方面,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发现父母不再是自己幼时感觉到的那样强大,甚至自己比父母见识更广。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与父母的分离。
走进社会,面对自己的第一份职业,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知所措到得心应手,再到发现职业生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自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再做出新的决定,这就是和职业的分离。
人通常喜欢熟悉的环境,喜欢舒适区,在舒适区里会有较强的安全感。一旦分离,就会离开舒适区,所以就害怕分离。但实际上,人是不断成长的,离开旧的舒适区,会建立新的舒适区,分离,也是因为自己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