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枣庄境内一条河可以承载如此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不多。蟠龙河就是这样的一条河,千百年来,琼浆玉液般的流水孕育了两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曾经河上舟楫穿梭,荷花映日,微风散馥。

邹坞境内的安阳故城
蟠龙河由许由河、蟠龙河、大沙河三段组成。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柏山飞来泉,由东向西横穿薛城区境北部,流经邹坞、张范、陶庄、南石、夏庄、兴仁、薛城、常庄、金河等地下游沿金河水源地东侧向西南进入微山湖,干流全长44.6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多年来平均径流量6800多万立方米。1957年至1958年进行治理,河宽200余米,河深5米,两岸筑堤。1971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河堤三处决口,夏庄西仓桥村位于河套内被淹没。1978年来,有关方面不断组织力量护坡整堤。先后建起了十座桥闸,43处提水站,基本上解除了洪水威胁,并能灌溉两岸万亩耕地。
许由洗耳扇
蟠龙河,最早叫捉白河,后称许由河。传说许由在此河中洗过帽缨,也因上游有个泉,叫许由泉)所以古时人们把捉白河改称为许由河《峄县志》载:“许由泉,西北四十里,陈郝集东,泉脉二三窦,小泉清澈,旁多大木,其有亭”。
蟠龙河支流主要有三条,薛河、蟠龙河南支、蟠龙河北支。薛河位于夏庄乡中部,明嘉靖四十五年,从滕县官庄东至夏庄皇殿村开挖支流入蟠龙河,在区境内河长4公里。每逢汛期,常夹沙南流吞没良田。1957年冬,从官庄村东截流入新薛河,今留有薛河故道。蟠龙河南支发源于张范乡南于村东南山地。西向汇宏图河,于山家林车站西北入蟠龙河。宏图河发源于南石乡焦山北、巨山东一带,水出石穴。乡人开挖,拦山截流,建成水库。汛期开闸放水,崎岖东流,绕旱麓山,经大、小吕巷之间北去,汇蟠龙河南支,全长7公里,属季节性河。蟠龙河北支(曲水河)发源于邹坞镇西尚庄以北山地曲水泉,水流状如曲突,蜿蜒南下,入曲水河,流向南,经北安阳村东至庄头村东汇入蟠龙河,全长6公里。
蟠龙河生态湿地

蟠龙河暮色
蟠龙河生态湿地蟠龙山西北约里许,有一段弯弯曲曲的河道,它就是蟠龙河河道。蟠龙河曲曲十八弯,河侧有许多塘坳,里面莳莲养鱼,岸畔植杨插柳。夏季里绿荫浓郁,清流绕门,荷花映日,微风散馥……
。如今可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道弯,由于长年失修,河道的河床大都坍塌了,与塘坳连成一片,它失去了往年的恬淡情趣,却有些返璞归真。塘坳里长满芦苇,每逢夏季,这里便是“蒹葭苍苍”的景象。芦苇荡里,无规则地分布着十几个土墩,上面生长着杨、柳、槐;芦苇荡外面是芊芊莽莽的青纱帐,远处是绵亘不断的青山。芦苇丛中,蟠龙河道的轮廓依稀可见。河里的水缓缓流动,却丝毫不犯塘水,故而格外的清纯;水中的水草或针状或线状或带状或羽毛状,尽管参差不齐,却一色的嫩绿;水中的游鱼忒欢,逗引得长喙水鸟在水面上飞来掠去,忙个不休。树上有知了,芦苇中有苇子,水边有青蛙,田间有蝈蝈儿,它们都是天才的歌唱家。每逢雨过天晴,风和日丽,它们就欢快地唱个不停,分外悦耳动听。这里的歌声或粗犷或悠扬,这里的景致或阳刚或阴柔,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芦苇荡与青纱帐接壤处,有一条蜿蜒的小路。路两边茅草萋萋,达到了“道狭草木长”的境界。清晨,茅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朝阳照来,忽闪忽闪,宛如初恋女子的秋波;到了巳时,露珠消失了,这里便是蚂蚱和蛐蛐的世界。小路上斜岔出一条狭窄的便道,直通芦苇深处。岔道尽处是一个大土墩,上面有一棵古槐。那树虽有年岁却不衰老,不仅枝杈繁茂,而且叶子葳蕤。树冠遮蔽了整个土墩,树荫下有半块光滑的青石碑。这里是弄竿垂钓的好地方--钓着鱼不见喜形于色,钓不着也毫无沮丧之情,意趣并不在钓鱼上,而是在钓自然、钓灵气。
古瓷窑遗址中陈郝村

在流经中陈郝村,蟠龙河编织了支流众多的河网,仿佛乘舟就可以到达中陈郝的各个角落,这座唐代修建的罗锅桥是“九桥”中的最具代表,至今保持最好的一座。从桥的高度可以看出,当年中陈郝一定是舟楫穿梭,一片繁荣景象。
蟠龙河由北向南穿过我国江北第一民间古瓷窑中陈郝村,中陈郝村明清时称为中陈郝镇,那时风景秀美,环境宜人。村中现存有明嘉靖年间中陈郝村董家花园一块石碑,上刻有“两拱西东景物出,一泊碧玉绕村流,花香回序青红艳,雾仗千峰紫翠浮。国运船通徐兖路,东装船发帝王州,亭船万般东书里,草绿黎元向北讴”。这是多么迷人的良晨风光,这里有琼浆玉液般的流水,有满装商船灿若珠宝的古瓷,有吱吱呀呀忙碌的商车,一片热土哺育着这里的黎民百姓,无怪乎是时有小泉城之称,有记时的晨时风光,更有傍晚风景。又有一首明代的碑刻为,《咏后花亭》诗这样记载着:玉砌瑶池美,花容不卸秋,游蜂知闭户,戏蝶忘穿楼,树影担前瘦,云光院内稠。掇鹅谋二李,谈笑夜行舟。
奚仲造车

前掌大遗址考古发掘中,在村南南岗子遗址共出土了5座车马殉坑
许由河从奚公山南注入沛泽(即今微山湖)。古时水势较大,奚公山的东南面即是锦阳湖,现在的史湖村、齐湖(陈湖)等村,就是锦阳湖水干涸后安了村落而得名。原金河乡(现并入常庄镇)柏山一带也是与锦阳断续相连的湖泊,这些湖泊均与沛泽相连。古时的蟠龙河即是沛泽向东延伸的水域,舟船通过沛泽、泗水南达江淮可以出海;北通泗水,连接济水、黄河亦可出海;陆路北通少皞(昊)都邑有穷,南通三苗,东连九夷,西通黄帝都邑有熊。
奚仲当年造车的地方,据说就在今天薛城区夏庄乡境内的奚公山下。
西仓古桥

西仓古桥
西仓古桥坐落在蟠龙河陶庄镇西仓村南这一段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仓古桥都是交通要道,特别是明清时期,西仓古桥是北通滕县(州)、南达临城(今薛城)的古驿道必经之处。过去,蟠龙河上有石桥两座,在东边,即东仓村前有东仓古桥,后来因年久失修,现在东仓古桥已荡然无存。
西仓古桥的始建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桥头新立的护碑记载,修建年代为唐代,但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滕县志》记载,这座古桥为村民捐资修建。1830年(清道光十年)重修时,桥两端各置石狮两座,桥东侧分水石墩上刻有4只镇水兽,桥的大小尺寸与现在相符。据此推断,现在保存的桥型是清代重修后的原貌,至于该桥修建的年代,根据古桥周围的地名来分析,最初可能建于唐代,但大小和形状比现在的要小,后来经过数次重修和维修,才成为现在的西仓古桥。
西仓古桥造型美观,具有艺术鉴赏价值。整座桥体采用大块青石建造,全长60米,宽8米,5孔相连的联拱式石拱桥,孔高7米,桥底宽11米,拱圈采用并列式砌筑工艺。拱矢与跨度基本成正比,拱圈石料经过梯面细致加工,砌筑符合力学原理。西仓古桥另一个称奇的地方,就是桥底用楠木并排夯入河底作为桥基,大型石块再从夯木顶端垒起。桥两端采用实肩拱筑法,孔间迎水一面砌有分水墙,高4.5米,墙上各放置一镇水兽,共4只,现仅存两只;另外两只,一只被盗,一只沉入水中。桥头两侧各立石狮一对,姿态生动,威风凛凛,2004年桥头南侧石狮子被盗走,现仅存桥头北侧一对。两侧原有护栏,护栏上刻有精美的石雕,由于年久失修,现护栏荡然无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