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分类: 图片生活 |
离开避暑山庄时已是下午三点,我们将车上的行李放到了宾馆,直接前往普宁寺。普宁寺,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占地3.3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壮观的寺庙建筑群。因其内供世界上最大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而闻名于世,同时又因其是北方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享誉海内外。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大乘之阁内部分为三层,阁内矗立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22.28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用木材120
立方米,是现在世界上最高大的木质雕像。
在普宁寺内烧香很有讲究。普宁寺是四殿式建筑,参拜四殿佛祖时要采用不同的香,祈求不同的事情。佛教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所以香的价钱也都是30、60、90或它们的倍数。原本这香的等级就让人费解,再加上可以从中拿到提成的导游跟在旁边不停地建议我们请香,慢慢地,让人反感起来。导游见我们不为所动,在匆匆逛完前三个殿之后便以寺庙已到闭门之时而将我们四人带了出来。

普宁式的后半部分为藏式结构,仿造西藏三摩耶庙而建。


从普宁寺内看上客堂宾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舍。

各种颜色的哈达。

上客堂是我们居住的宾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与普宁寺仅一墙之隔,因此不仅可以清晰的听到寺内晨钟暮鼓,诵经礼佛之声,还可以感受到佛教寺院的幽静与神秘,佛教文化的韵味与魅力。上客堂历史上是根据佛教的丛林制度接待高僧大德上等客人下榻之所。复建后的上客堂作为承德市旅游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已于2003年8月18日全面对外开放。它呈现在旅客面前的是一座目前国内仅见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占地10411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也许是紧挨普宁寺的缘故,或者真的曾经是僧人居住的区域,上客堂的称谓在寺院的环境中显得十分贴切,而普宁寺的佛家的气息又笼罩着整个的宾馆,于是便呈现出难得的宁静与祥和。上客堂庭院的布局,长廊的色彩,房屋的外观,又与紧邻的普宁寺成为一体,恰似一排排僧人的禅房,只是打开房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宾馆客房的布局和陈设。
夜晚坐在庭院当中,面对的是一排排古朴的房舍,紧邻的寺庙宫殿,居高临下地凸现在房舍之上,佛家的气息不由自主地萦绕在过客的身边。而此时空中的月亮又藏起了大半,幽静的山寺一片寂静。稀疏的月光洒在上客堂的庭院内,仿佛连月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到。
上客堂内的一排排房舍,这条路通向我们的住处。

这是我们居住的庭院,名为“八宝居”。庭院内很安静,只有两间房屋。坐在庭院内,抬头就可以看到普宁寺的建筑。

这是“八宝居”内我们居住的房屋。

在普宁寺内烧香很有讲究。普宁寺是四殿式建筑,参拜四殿佛祖时要采用不同的香,祈求不同的事情。佛教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所以香的价钱也都是30、60、90或它们的倍数。原本这香的等级就让人费解,再加上可以从中拿到提成的导游跟在旁边不停地建议我们请香,慢慢地,让人反感起来。导游见我们不为所动,在匆匆逛完前三个殿之后便以寺庙已到闭门之时而将我们四人带了出来。

普宁式的后半部分为藏式结构,仿造西藏三摩耶庙而建。


从普宁寺内看上客堂宾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舍。

各种颜色的哈达。

上客堂是我们居住的宾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与普宁寺仅一墙之隔,因此不仅可以清晰的听到寺内晨钟暮鼓,诵经礼佛之声,还可以感受到佛教寺院的幽静与神秘,佛教文化的韵味与魅力。上客堂历史上是根据佛教的丛林制度接待高僧大德上等客人下榻之所。复建后的上客堂作为承德市旅游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已于2003年8月18日全面对外开放。它呈现在旅客面前的是一座目前国内仅见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占地10411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也许是紧挨普宁寺的缘故,或者真的曾经是僧人居住的区域,上客堂的称谓在寺院的环境中显得十分贴切,而普宁寺的佛家的气息又笼罩着整个的宾馆,于是便呈现出难得的宁静与祥和。上客堂庭院的布局,长廊的色彩,房屋的外观,又与紧邻的普宁寺成为一体,恰似一排排僧人的禅房,只是打开房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宾馆客房的布局和陈设。
夜晚坐在庭院当中,面对的是一排排古朴的房舍,紧邻的寺庙宫殿,居高临下地凸现在房舍之上,佛家的气息不由自主地萦绕在过客的身边。而此时空中的月亮又藏起了大半,幽静的山寺一片寂静。稀疏的月光洒在上客堂的庭院内,仿佛连月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到。
上客堂内的一排排房舍,这条路通向我们的住处。

这是我们居住的庭院,名为“八宝居”。庭院内很安静,只有两间房屋。坐在庭院内,抬头就可以看到普宁寺的建筑。

这是“八宝居”内我们居住的房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