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基金会公益讲堂第六十二讲张其成教授谈以中医文化赋能医院文化高质量发展

标签:
公益讲堂 |
分类: 张其成基金会 |
本次主旨演讲中,张其成教授从中医文化的根脉、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径三个方面,详细阐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精神紧密融合下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可实施路径和可推广方法,真正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张其成教授指出,中医是科学与文化、天文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医学。理清中医文化的内核,可知中医的根脉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文化为体,医学为用”。中华文化的结构,可精准形象的以“一源三流、两支五经”加以总结概括。古有伏羲氏作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易经》),孔夫子作十翼(《易经》),中华文化的“一源”在于易经,继而开出儒家、道家及中国化的佛家三流,其精神气质可用“易魂佛心儒风道骨”凝练概括。两支主要是指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两大应用学科:国医(中医)和国艺,并将易、道、儒、禅、医五家经典代表作《易经》《道德经》《论语》《六祖坛经》《黄帝内经》合称为“国学五经”。谈及中医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张其成教授指出,中国哲学是“生生之道”,中医学为生生之具。中医来源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上医易同源,在理论上医源于易。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高峰,是可以让人们获得终极关怀和心灵提升的智慧乐园。
关于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内经》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平为期”、“内外调和”,张其成教授凝练提出“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标识,具体可从中国重整体调和、西方重分析竞争的价值取向,以及中医关注调和性治疗,西医多为对抗性治疗的诊疗差异方面进行理解。中医认识健康为和谐状态,疾病为失和之态,而诊疗便是平衡调和、守中合一以期恢复阴阳中和。如何持达和之态?在中医取象运数思维方法影响下,气—阴阳—五行象数模型逐渐建立完备。基于中医气一元论—气本论认识人体,可知构成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能量物质便是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多种功能的一身之气便是人体机能之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机体和谐。阴阳五行便是气之于人体的具体细化与变易认识模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和于气。
透过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魅力,张其成教授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的研究成果,详解落实到医院文化建设层面的具体实施路径,要从“心、手、脸”三个层面重点关注开展,“心”即精神价值-思维意识-精神信仰层面,“手”即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层面,“脸”即环境形象-医院标识-品牌符号层面,从而实现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中医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中医文化品牌符号的塑造。同时,要进行国内国际两维度的全面关照,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小学中更好地传下去,在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更快地走出去。
张其成教授作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其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从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方面给出医院文化建设方向。指南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张其成教授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内涵深化丰富为“医者仁心,医道中和,医术精微,医德至诚。”至精至微之事,需心近佛,才近仙之德。令人赞叹的是,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参与研究的全国115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中111家院训采纳与应用了“仁和精诚”内容,医院文化建设如此,医药企业文化追求亦然。品牌必然是品质加文化的双重加持,而企业精神便是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笃行致远的老字号品牌如同仁堂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核心价值追求,胡庆余堂以“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为企业精神,均体现了仁和精诚的精神内核。张其成教授作为中医文化大家,也多次为重视文化建设的医院及医药企业文化赋能: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共论提升老字号品牌质量、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作院赋、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企业文化战略规划项目以及参与同仁堂战略高端论坛并于北京卫视跨年晚会念诵原创《同仁堂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撰稿:张一丹/审稿:刘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