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弘扬杏林精神,践行“仁和精诚”(团结报)

标签:
弘扬杏林精神践行“仁团结报张其成 |
分类: 中医文化 |

德国魁茨汀中医院
张其成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10月26日至28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省庐山市举办。“杏林”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杏林文化”源于东汉名医董奉行医济世的典故,董奉晚年隐居庐山,行医治病,分文不取,仅要求重病治愈者种五株杏树,轻症者种一株,“杏林春暖”也由此成为中医医德文化的典范。
当前,怎样深入挖掘“杏林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本版特约专家学者撰文探讨,以飨读者。
杏林精神是中医药文化精神的标识,如何弘扬杏林精神?如何让中医药文化造福更多民众?笔者认为,可以从“三化”入手。
中医药本体化
中医是“文化为体、医学为用”。所谓“文化为体”,“体”就是本体,中医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日常所说的弘扬中医文化、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广义的概念。那么,狭义的中医文化是什么?就是中医药的精神文化。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笔者将它称作“心-手-脸”。所谓“心”就是中医的精神文化,也就是中医的思维是什么?中医药的价值理念是什么?所谓“手”就是行为文化、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分为两点,一是中医怎么看病以及遵守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二是普通老百姓如何运用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所谓“脸”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药物化的东西,包括传统的药品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2009年曾制定《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经过深度调研,第一次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仁、和、精、诚”。
“仁”是什么?“仁”是从人的角度说的。“仁者,人也”,医者仁心,仁就是爱,做一名医生对患者的爱不是一般的爱。我们知道,任何行业都要有爱,对岗位、对客户等,但是中医又不完全相同,中医是要至爱,这种“爱心”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正如孙思邈所说,做一个大医,“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患者如至亲,对待年纪大的患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年纪小的患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着这样的至爱,才配从事中医药事业。“和”是从医道角度来说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和”。这个“和”如果拆解开来,可以是“中和”“保和”“太和”“和合”等。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即“天人合一”;讲究人与社会的“和”、人与人的“和”,即“人我合一”;讲究自我的“和”,即形神合一,“心身协同”。“精”是从医术角度说的,中医医疗技术要追求至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但中医不是一般的工匠,它不是在制造一个物,而是在治一个人,所以要追求精益求精,达到至精至妙。“诚”是从医德层面来说的,医德的“诚”是要表现出来的,必须具体地做出来,不是口头上说有“爱心”,“爱心”如果不从行为上表现出来,那就是虚假的。
中医药固然需要现代化,但是中医药“仁、和、精、诚”的主体意识不能丢,尤其是整体变易的“中和”思维不能丢,一旦丢了,那就不是中医了。
中医药生活化
这里的生活就是指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药的主体当然是治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除了治已病之外还有治未病,《黄帝内经》更注重治未病,尽量让你不得病,至少不得大病。《黄帝内经》讲了治未病六大方法,这些内容值得在百姓生活中弘扬。
生活化包括衣食住行,比如吃的东西有的是药食同源,可以把它们用于日常饮食,制作成食品,进而产业化。治已病的对象是患者,范围相对较小,而将中医药生活化,大众都可以接受中医药,从而将中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药生活化,除了衣食住行,还要跟文旅资源开发相结合。文化是越挖越多,中医药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种杏林式的生活,一种高质量、高雅而又健康的生活。
中医药时尚化
中医药自然也是可以时尚的,不要一想到中医就是老旧刻板,一想到中药就是粗大黑,其实不是这样。
从历史上看,历代中医都是吸收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当代也应该这样做。比如说,有的中医药企业就研发了一种中药咖啡,还有的中药房配制了酸梅汤火了,年轻人就很喜欢,开始去中医馆调理身体。
同时,中医时尚化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比如制作短视频、音频、动漫等,当然重点是要创作出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精品进行传播、弘扬。这些也都是中医时尚化的体现。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
团结报2023年11月04日版面
《团结报》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办,是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唯一的中央级党报,是展示各民主党派工作成就和民主党派成员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宣传爱国统一战线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舆论阵地。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来源:
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