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张其成:科学说明中医疗效,文化讲清中医道理(中国中医药报)

标签:
张其成中国中医药报专访中医文化张其成:科学说明中医 |
分类: 中医文化 |
新华健康|专访张其成:科学说明中医疗效,文化讲清中医道理【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大家谈】
《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月14日1版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S任院长。随着抗击新冠肺炎Y情的“中国方案”走上世界舞台,中医药的显著疗效日益为国际社会关注,但中医药想要顺利走出去,还需要国际医学界对中医药的认同和理解。中西医对生命健康的不同理解,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对话。 那么如何从文化角度理解“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就相关话题,记者专访了张其成。 |
中医药疗效在国际上为何难承认
记者:如何从文化角度理解中医药疗效?
张其成:中医药的疗效应该说是确切的,但为什么国际上难承认,甚至于国内有些人也不是很认可,说到底还是文化认同的问题。
我认为,认同中医药疗效要从三个层面理解。
第Y个层面是科学。毫无疑问,要用科学把它说明白、讲清楚。科学上对说明白中医药疗效并不排斥,现在运用大数据、循证医学、复杂性科学是能够把中医药疗效讲清楚的,像针灸临床研究、中医药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文章都已在国外D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但现代科学说清楚中医原理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我们的原理是阴阳五行、五Y六气,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层面:文化认同。中医文化已经变成中国老百姓的一种行为方式,特别是“治未病”理念下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第三个层面是哲学认同。中医的价值观简单讲就是“调和致平”。中医将人的健康状态称为“平”,将健康人称为“平人”,追求平衡、和平,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中医药不是对抗性治疗,而是调和性治疗。
其实,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别的一个缩影。
西医是对抗性治疗,找到病毒、病菌把它杀灭,这来源于西方二元分离和对立的哲学观念,比如亚里士多德“排中律”哲学概念,“矛”和“盾”是分离的,没有中间情况。而我们中医注重的是和谐、调和,来源于先秦哲学的“中和”思想。
同时,西方哲学讲“本原”,依赖的基本原理是原子论,万事万物都是可分的,能找到Z后那个东西。物质不断细分,分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等,Z后分成夸克。对于人来说,在组织、器官、细胞、基因层面也是可分的。而中国传统文化讲元气论,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记者:国际医学界理解中医药疗效的难点是什么?
张其成:中医哲学或者说文化理念,想要被西方人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中医药疗效传播中Z大的困难。
因为人体生命的现象是复杂的、综合的,中医文化把人从“形、气、神”三个层面理解。“形”指实体的心肝脾肺肾,这很好说清楚。“气”这个概念对西方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气”是连续不断的、流动的,在天地间Z根本的。《黄帝内经》中出现了3000多次“气”,指出了“气”在人体内运行不息,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支撑人生命的本源。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气”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人体内的“气”不能离开血。更让西方难以理解的是,“气”是一种能量,跟人的精神有关。理解“气”需要体悟中国传统文化。至于“神”,指思维、意识、情志等精神活动,就更难说得清。
疗效除了由实验、数据测试能够表达的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精神层面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心理平衡作用占50%。这正反映出中医认为心神、七情五志有着重要作用,考虑疗效时不应该忽略这部分。
来源:新华社APP、经济参考报、原作: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