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张其成文化名师工作坊 |
分类: 国学教育 |
张其成教学名师工作坊——德艺双馨堪为名师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张其成教学名师工作坊
张其成名师工作坊成立于2018年10月,除导师张其成教授之外,有10名一线教师学员,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两年来,在张其成教授的带领下,工作坊各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在教学、科研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工作概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师生沟通等组织工作,本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小组,指定由学员段晓华为本工作室具体事务负责人,并聘请国学院院办主任于红老师作为本工作坊秘书,配合段晓华开展各项工作。主要负责导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以及工作坊的工作计划、总结等各项事务。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开通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的师带徒教学模式,通过微信等方式打通随时交流的畅通无阻的渠道,形成了有序的工作机制,工作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二、重点情况
1.线上学习
本工作坊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学国医方向青年教学科研型教师团队,为我校人文教学培育学术骨干,为我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宗旨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因此,我们首先从学员的学术功底抓起,为大家开课。由于大家的教学任务都较为繁重,为了不影响每位老师的本职工作,但又为便于学员学习提高,本工作室为每位学员购买了喜马拉雅的“张其成讲《黄帝内经》”学时,让学员运用现代新媒体随时随地跟师学习。
2.线下自学
为了督促大家读书、学习,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线上学习,本工作为大家提供了学习资料,即给每位学员配备一套导师的著作《张其成国学经典全解丛书》。这样,学员能够更好地学习导师学术思想,自我提高。
3.组织参加学术交流
工作室在导师张其成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学习与提高。
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工作室学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安徽省黄山市“首届新安医学传承发展国际论坛暨国医大师李济仁第四届学术经验研讨会”,在与会期间,张教授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参观新安医学博物馆。张其成老师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新安医学博物馆的建成,并且对博物馆每一个角落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通过他的解读,我们深刻体会到,新安医学国医国学的传承的历史进程,也深刻体会到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13日,张其成教授带领工作坊全体学员参加了由北京市中医局主办的北京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张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各中医院也介绍了自已的中医药文化建议工作经验,这对学员们进一步开展中医文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与帮助。
http://cdn.zhangqicheng.com/FnZ1VmjXOFuqjcuQL0uaLLPzdSlg.jpg?imageMogr2/auto-orient
2019年12月10日,张其成教授带领工作坊全体学员参加了由北京市文旅局在同仁堂零号店主办的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对接大会,让大家对北京市中医文化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也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北京市中医文化资源调研的项目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4.组织参观学习
工作坊还组织大家通过参观、体验,提高学员的职业素养。
2019年5月29日,张其成教授带领全体学员参观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尤其是其中的百草园和本草生活馆,张其成教授作为这两馆的首席专家、设计者之一,在现场为学员逐一讲解,让学员切身体验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http://cdn.zhangqicheng.com/Ft3-FHx5rtpwaKYv_DxlIDGEfRXD.jpg?imageMogr2/auto-orient
2019年9月17日,工作室组织学员参观了 “大师的摇篮——华北国医学院文物展”,则时,还参加了相关的座谈会,有部分学员还积极参与,成为了华北国医学院文物展的义务讲解员。
5.组织申报课题
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本工作室在导师张其成教授的带领下,组织合体学员积极申报各类课题。
2018年9月始,组织合体学员参与局级大型专项课题《中华医藏》提要编纂的科研工作,并于11月9日-11月11日,张教授带领大家参加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为期3天的《中华医藏》提要编纂工作培训会。之后,又给大家每人分配了两部典籍的编撰工作,以科研带动学习,让大家在科研活动中提高。
2019年7月始,动员组织工作坊全体学员申报北京市中医局大型专项课题“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资源调研”项目,中标者占到本室学员的50%。之后,又组织课题培训会,带领学员投入到了新的科研工作中。
http://cdn.zhangqicheng.com/Fg8FaxWFV1FHPI5FeDa3i3-vLnXH.JPG?imageMogr2/auto-orient
6.开展学术讲座
本工作室以国学院教学质量活动月为依托,聘请相关专家开展学术讲座。跟师学习国学国医,会说话是根本,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交流,掌握说话的技巧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于12月21日下午,在西校区博物馆二层报告厅举办了“说话的艺术”讲座,聘请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喻梅教授,为兼顾两个校区师生,我们专门申请了班车,往返于两个校区,听众除本室成员以外,还有七十多位本校师生。该讲座效果极好,在师生中反响很大。
2019年10月27日-11月1日,本工作坊配合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医古籍版本高级研修班第一期“《伤寒论》《金匮要略》古籍版本高级研修班”。同时,组织工作坊全体学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在钱超尘、郝万山等大师的讲解下,学员们都收获极大。
http://cdn.zhangqicheng.com/FsM-Y2pBRLAg5KcX2OJkE_a7gTPs.JPG?imageMogr2/auto-orient
三、取得的成果
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学员们通过自身努力与导师指导,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通过科研任务学习提高
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自2018年10月至今,本室组织教师参与大型专项课题《中华医藏》的编写工作 ,通过调研,每位学员负责2-5本古籍的影印与提要编写任务,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2019年7月本室组织学员申报大型专项课题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研究项目,获批项目10项。除工作坊组织申报的项目以外,还有学员自行申报获批国社科项目2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工作坊学员发表科研论文31篇。以科研带动学习,在科研活动中提高。
2.开展学术讲座与文化宣传活动
工作坊学员一向秉承“学术研究应走出象牙塔为国家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通过在《健康报》《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等媒体采访,多次在北京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相关栏目担任嘉宾。
此外,工作坊学员还参与送医下基层义诊活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活动等。在此次疫情期间,发挥中医药工作者的正能量,如为东城区中小学生开展居家抗疫在线讲座、在《人民日报》旗下《生命时报》发表中医药抗疫系列文章、积极参与北京市委组织的中医专家海外抗疫线上诊疗咨询活动等。
张其成名师工作坊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国学国医方向青年教学科研型教师团队,为我校人文教学培育学术骨干,为我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宗旨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工作坊制订学习计划,抓住一切机遇,利用各种方法与途径引导学员、帮助学员进步。每位学员也是从自己的学术功底抓起,随时随地跟师学习。工作坊师生团结一心,创造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相信在学校相关部门与领导的指导之下,工作坊的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