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凝练国学基本精神,建设国人精神家园(全国政协国学读书会发言)

(2020-07-17 02:21:18)
标签:

国学精神

张其成

全国政协

精神家园

国学读书群

分类: 国学教育


张其成

 

今天我们讨论“国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非常有必要。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我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文化自信”就是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的信仰。所以我个人意见是,当代国学研究,应该凝练国学的基本精神,探讨国学基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如果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可分为四类: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如果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或者分为人文国学、社会国学、自然国学。按照学术流派分类,可分为儒学、道学、佛学等。怎样从这浩瀚的国学文化中梳理出国学的脉络,凝练出国学的基本精神,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加强国学的溯源性、整体性研究,凝练儒释道共通互补的基本精神。

现在对国学专门研究不乏专家,研究成果也很多。然而对国学整体性研究却不够。有人甚至将国学等同于儒学,不少研究者过于精专,这对国学的深入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但对于系统全面认知国学精神却是有局限的。要凝练国学的基本精神,首先要加强国学的溯源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我个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源头就是早期的一批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等,包括它们的传世版本与出土版本,这些经典中《易经》相比其他经典更充分凝聚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精神,凝聚了中华先民的原创思维方式。三流是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

从学术源流看,孔子弘扬了《周易》乾卦精神,老子弘扬了《周易》坤卦精神。孔子是明解《周易》,老子是暗解《周易》。后世的儒家、道家都尊崇《周易》,儒家将《周易》奉为五经之首,道家将《周易》奉为三玄之一。《周易》成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经典。西汉末年,从古印度传来了佛教,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受到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国学研究中应该将《周易》这本书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原创经典来对待。还要从出土简帛文献中发现《连山易》《归藏易》的线索,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

对待儒释道三家要注重其相通性、互补性,梳理出三家的共同思想资源。“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从三家思想中凝练出国学的基本精神。比如《周易》“阴阳中和”的基本思想在三家都有体现。儒家偏于阳刚,体现了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道家偏于阴柔,体现了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同时儒释道三家都有“中和”的精神。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气”,佛家讲“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根本特质。

当然在国学的整体研究中,还不能忽略传统医学、传统艺术及传统科技。

2、开展国学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以国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中共十八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来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分别针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说的。我个人认为,这24个字的核心在于中间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第一个层面偏于所达到的目标,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使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设目标有了一一对接。第三层面则是针对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规范而言,是个人的品德要求。而中间层面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无疑是正确的,而“法制”应该是实现核心价值最主要的手段。我个人认为应该改为“和谐”,也就是把第一层面的“和谐”放在这里。

我刚才讲国学的基本精神有“中和”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间层面的八个字。“中”就是中正,也就是公正,“和”就是和谐。要“公正”必须“平等”,要“和谐”必须“自由”。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学的基本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天外来客,而是以优秀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基因作为源流,以现实的时代变革与社会发展作为导向,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好的生活愿景作为目标的。”

要挖掘出国学“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思想资源,将国学基本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在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进行宣导教育,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如果把这一核心价值观变成信仰,那么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制定各项政策中就不会走偏、不会腐败,普通百姓在为人处事上也会行正品端。

总而言之,当代国人学习国学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信仰,就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才是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最大价值。

以上只是个人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导)

 

202071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国学读书群线下交流会发言,地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