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身内外,如何理解身体的历史与哲学?(新京报)

(2020-01-03 11:17:37)
标签:

《万物·生命》

当地北京的养生

张其成

冯珠娣

《黄帝内经》

分类: 养生之道
来源:《新京报》  2020-01-02  记者: 董牧孜
健身内外,如何理解身体的历史与哲学?(新京报)
       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特定性或危险?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这则书单从不同学科扩展“健身”一题所能辐射到的复杂概念与丰饶的历史。
     “健身热”或许只是一种相当晚近的、消费社会的景观,但有关身体锤炼与形塑的历史却更为深远漫长,而身体的哲学也始终未曾缺席。
       我们的身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才有现今的样子?这种身体的发展状态,隐含了怎样的历史特定性或危险?它能否被当成是一种普遍、永恒的身体模式来看待?
       
撰文 | 董牧孜

《万物·生命》

当代养生,一种被发明的传统?

健身内外,如何理解身体的历史与哲学?(新京报)


      《万物·生命:当代北京的养生》,作者:(美)冯珠娣/张其成,译者:沈艺/何磊,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4月

 

 

       如果说“朋克养生”是今天年轻人对于自己无力摆脱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戏谑,那么“养生”就是今天中国中老年人致力践行的日常实践。从《黄帝内经》的作者到今天的健康专家,都在强调一个道理:我们的时代正处于无序和混乱当中,今人想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努力修养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万物·生命》一书考察了当代北京市民的养生理念与活动,该书的作者也是“中西合璧”,由美国人类学学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张其成合作写成。

 

       不同于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上班族。热衷养生的北京人大多是退休老人。养生必须依靠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比如确定吃饭散步的实践、挑选合适得体的衣物、掌握持家过日子的技巧、学会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等。养生只致力于塑造幸福生活,并不深究生与死的终极奥义。而要塑造完美生活,人们必须遵循一些日常法则。

       养生是古老文化传统的回响,同时也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可以说,现代生命权力无论是在何处建立起来,都在以民族国家的形式运作着。养生热与医疗市场化的公共政策息息相关,卫生部门鼓励、教育人们进行自我保健,这促成了养生人群的兴起、保健品市场如火如荼,以及养生读物出版热相伴而生。当代北京的养生活动,透露出北京市民对良好生活状态和现实政治社会秩序的理解,亦旁及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展现出市民们充实和改变城市空间的活力。

链接: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20/01/02/669132.html?from=timeli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