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冠李戴的故事(人民政协报)

(2018-06-08 14:26:00)
标签:

张一帖

李济仁

张舜华

张守仁

张其成

分类: 张一帖世家

文/本报记者 郝雪

2018-06-06期07版

“您的父亲姓李,按中国传统习俗,儿子应该随父姓?”面对疑问,张其成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张其成介绍,据考证,他的远祖先贤是宋代名医张扩、张彦仁、张杲三代,三代有5人业医,堪称新安医学第一代医学世家。张杲所著的《医说》十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类著作,也是第一部新安医学著作。张氏医学由“满田张”分支传到“定潭张”,在明嘉靖年代从张守仁开始,由于医术精湛,常常一帖(剂)而愈,被称为“张一帖”,世代相传,到他的外公张根桂这一代是第十三代。

张其成的外公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女儿的名字都取自《诗经》,碧薇、舜华、青萍、银杏,这些都是草本植物,舜华是外公的二女儿,也是张其成的母亲。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外公一心想将祖传绝学传授给儿子时,年幼的儿子却夭折了,从此,外公整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还赋诗一首:“此命生来怎奈何,前路辛苦后奔波,可怜一对贤夫妇,专为人家养老婆。”

据张其成介绍,根据“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外公眼看着传承几百载的“张一帖”要断在自己手里,他日不思茶,夜不能寝,整个人万念俱灰,只是还依然如故地出诊。他说:“我的母亲张舜华从小就很有志向,9岁时,她向外公提出要求学医,遭到父亲的拒绝。那时,母亲经常随外公出诊,但都被要求不能说话,以至于别人以为母亲是哑女,母亲常趁外公给病人问诊时,偷偷地学,暗暗地记,背地里拿出古籍医案对照、揣摩,一个人跑到山上去识药、采药、配药。”

发现母亲偷偷学医后,外公非常生气,他说:“我不能让‘张一帖’姓外姓,你要学可以,但要终身不嫁。”母亲答应了外公的要求,12岁那年,开始正式跟随外公学医。

有一次,外公出诊,归来时已是深夜,由于心情不畅,喝多了酒,便瘫倒在路边,母亲用瘦弱的身躯将外公连拖带拽地背到路亭里,外公故意吓唬她,在风吹山林飒飒作响的深夜,母亲表现得很淡定,也许是外公想看看一个女孩子到底能不能承接祖业,会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总之,母亲的孝顺、淡定、勤奋、坚韧和执著感动了他,在多次故意为难和考验后,外公将家传医道真经和个人临证经验全部传授给了母亲,跟随父亲学医4年,母亲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大夫,也因对父母的孝顺被人称为“孝香女”。

眼见家有女初长成,外婆开始极力反对女儿不婚,并和外公僵持不下,外公几番坚持后,不得不让步说:“结婚可以,但要招上门女婿,生的第一个儿子必须姓张。”后来,母亲和父亲相遇,相识,结婚,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就是我,我随了母姓张,其他的兄弟姐妹都随父姓李,我就是典型的“张冠李戴”,生下我时,父亲不甘心,将我的名字取为“其枨”,“其”是李家辈分,“枨”是半张半李,左边是李字一半,右边是张字一半,但这个字一般人都不认识,后来改成“其成”。

母亲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她为了信守对外公的承诺,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她为了给人治病,新婚之夜都没能赶回洞房,刚生完小孩3天,就赶去给人治病,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在母亲的背上长大的,母亲经常背着一个拉着一个走在赴诊的山路上。

记得,我四弟小时候发高烧不退,母亲用当地的草药熬水给他喝,结果未见好转,她就用那株草药上长的小虫子,熬了一碗水给他喝下去,结果高烧真的退了。母亲行医继承了“张一帖”临证的特点,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她常常上山采来新鲜的草药,对外感、急症往往一剂见效。这种类似的经历很多,在母亲行医的过程中比比皆是,这些例症足可以证明中医之疗效。

母亲为人治病,一心赴救,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叫,随叫随走,因此有了“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的美谈。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的乐观和执著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她的慈母之心和大医情怀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有了她的这份执著,才有今天的“张一帖”,才能够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开阔胸襟让“张一帖”不再囿于传统的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我们整个家族都在致力于让“张一帖”更好地为百姓治病,致力于中医的发展,使中医更广泛地服务群众。


张冠李戴的故事(人民政协报)

原文链接:

张冠李戴的故事http://epaper.rmzxb.com.cn/index.aspx?date=2018-06-06&verOrder=07&banzi=6&paperType=rmzx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