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其成
张其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698
  • 关注人气:2,5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使用中傳承(香港文汇报)

(2018-06-07 17:10:53)
标签:

中医药非遗

老字号

张一帖

张其成

分类: 中医文化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使用中傳承

2018-06-07
http://image.wenweipo.com/2018/06/07/a36c.jpg位於杭州河坊街的胡慶餘堂國藥號。 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 攝

「在中國現有38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中醫藥項目只有『中醫針灸』1項。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十大類中,傳統醫藥類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傳承人數量都是最少的。」張其成說,保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該如何進行保護?張其成認為,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束之高閣,也不能放進博物館裡瞻仰,而是要在使用中傳承,在使用中保護。「我們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使記載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臨床的中醫藥理念、方法生動起來,彰顯時代價值,釋放文化魅力,服務大眾健康。」張其成說。

以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唯一入選的中藥文化老字號企業--胡慶餘堂為例,這個由紅頂商人胡雪巖斥資設立的國藥館歷經140多年的歷史,靠着「戒欺」的經營理念和不斷創新的營銷手段,至今仍薪火相傳。

「戒欺」,是胡雪巖在1878年胡慶餘堂落成時,親手書寫的堂規。「凡百貿易均着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杭州胡慶餘堂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俊脫口而出背誦道,「這則語重心長的店訓,至今仍刻在胡慶餘堂的牆壁上,融入所有胡慶餘堂員工的血液中。」劉俊說。

2001年,胡慶餘堂率先開設「名醫館」,成立胡慶餘堂國藥號,提出名店、名醫、名藥相結合的經營發展之路。此外,胡慶餘堂還相繼恢復和創建了中藥博物館、國藥號(連鎖)、藥膳廳、針灸推拿館、足療館,以及經過修繕重新開張的千年古店保和堂和老牌藥舖葉種德堂等一批象徵國藥文化的古建築。

「胡慶餘堂在眾多老字號的湮沒中,能夠生存並不斷發展,很大程度緣於很好解決了今日品牌對歷史元素的繼承和融合,並不斷融入符合時代發展的商業元素。」劉俊說。如今,胡慶餘堂每年實現利潤均超過100%,贏得了杭州市納稅大戶的榮譽。

「營銷手段可以創新,古法古方必須傳承。」劉俊說。據了解,自2006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胡慶餘堂就在每年的11月舉辦中醫文化節,向老百姓展示炒阿膠珠、吊蠟丸、手工泛丸、中藥切片等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藥炮製方法和操作技能。「中藥的手工製作手藝就是一份財富,即使現代機器再先進,也不能完全替代,所以我們一直堅持用老師傅帶新人的手法,把這份財富一代一代地保護起來,傳承下去。」劉俊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在使用中傳承(香港文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