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承数千载的医学科学,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共通之处?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近日,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专家就中医药文化与儒家思想的融通互动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交流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指出中医站在“中”’的立场上讲中和。
http://ps.mynet.cn/bjcn3scmz_11313_636464457342373120.jpg
“仁者,人也。”一般说来人文精神具有三个特性:仁性、理性、超越性。所谓仁性是以人为本,所谓理性是人有真理追求、有价值信仰。超越性,则表现为和谐性,是一种共生的精神。
中医充满了这“三性”,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指导下,给病人温暖如春的感觉。比如号脉,当大夫用三个指头搭在病人手上时,医患是相通的,患者会感受到医者的温度,那是冰冷的仪器无法传递的温度。
中医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阴阳中和”,这4个字既是对“仁心仁术”的诠释,又是对儒家,同时也是对道家、佛家综合观念的一种集中体现。
所谓“中”,儒家称为中庸,道家称为中道,佛家称为中观。所谓“和”,儒家称为仁和,道家称为柔和,佛家称为圆和。儒家是站在阳刚立场讲中和,道家是站在阴柔立场讲中和,佛家是站在空性的立场讲中和,中医则不偏阴也不偏阳,是站在“中”的立场上讲中和。很多人攻击中医太简单,说一个人有病,是阴阳失调;怎么治病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便阴阳调和了。我说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阴阳中和,就是健康人。
我们家世代从医,一直在进行人文传承,秉承家规“大医精诚,传家有道”。家规不仅含有医德和医术,还拥有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张氏家训:“自强精进,厚德中和”,体现了阴阳中和的核心价值。我家有一幅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医者的厚和真内含于此,大医精诚的特性被很好地体现出来,通过代代传承,使得中医“传医有道”,用一颗赤诚之心,普度众生。
原文载《中国中医药报》2017-11-16
“仁”“和”连通医与儒_中国中医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