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医,内超越而外自然

(2016-05-23 17:45:41)
标签:

道医

道教医学

道家养生

马王堆帛书

张其成

分类: 道家智慧

 

 

道医,内超越而外自然

  

道医,内超越而外自然

    道医,听到这个名称,或许多数人心中浮现的是一个为人把脉的白须飘飘、仙风道骨的老人家,如果这个老人一身道服,就更加完美契合心中所想了。这样看来,道医似乎是(至少在通俗语义系统里)区别于中医、西医、草医、游医等医护工作者的,有其特定风骨的一个群体。

  分析来看,道医是一个偏正词,用“道”来形容限定后面的“医”,而后面的“医”因为用“道”来形容了,自然而然归属到了传统之“医”,而不太可能是当代科学范式之医。于是,道医的核心就在于其中区别于别的各种医之道的“道”究竟是什么?

  这种区别性的“道”应该贯穿医的始终,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技术,从物质取材到人物行为。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来看,这个“道”无外乎三大类:老庄之道、黄老之道和道教之道。

  在《汉书·艺文志》中的图书分类法中,直接涉及养生保健内容的主要被划分在“方技”中,“方技”中又有医经、经方、神仙、房中,都是“生生之具”——使生命有生命力的工具、方法等等,掌握这项技术的人能够“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通过探讨疾病的理而领悟到一个国家的理,通过探究诊疗疾病而了解到为政的智慧。看起来,在汉代乃至此前,为政治国的机会似乎“方技”类技术工人也能有机会够得着;而在医者看来,身体-家庭-国家-天下似乎也存在某些同构、同理的类似之处,使得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触类旁通地掌握了另一门社会管理的学问。

  《汉书·艺文志》对归属于“诸子”中的道家的评价是“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君人南面之术也”——治理国家用的。清代《四库全书》总编撰纪晓岚评介道家用了八个字:“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广博”是包罗众多、源远流长,“精微”是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相当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道”是什么还是不甚了了。

  不过好在“道”不远人,自古以来,道医给世人留下了诸多实实在在可以操练的养生保健方法。比如马王堆帛书里的《养生方》、《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导引图》等涉及了顺其自然、注意饮食、调节情志、药物保健等多个方面,而且方法具体。就养精而言,《十问》中以韭菜为百草之王,长期食用能够补肾益胃、聪耳明目、强健筋骨;持之以恒地食用柏子仁、牛羊乳等滋阴食物有利于房中养生;房事频繁时可用鸟类补养,如春雀之卵、刚开鸣的雄鸡等。

  又比如在老庄的视野里,“益生日祥”(想方设法以种种手段增益生命是不吉祥的),养生是“辅自然而不敢为”和“不导引而寿”,通往这一境界的路径则是“斋以静心”“太上养神”。再比如以中和为核心特色的道教食养之道,强调精准控制和调节食物摄入的量、时间、次数等等,并在不断地以生命永存为核心目标的求索中发现总结了一批如茯苓、地黄、麦门冬、枸杞、天门冬、松柏脂、松实、甘菊等延年益寿的“上药”。

  总而言之,道医内怀生命不断超越提升的理想,外接自然日用的资材,精准控制自身精、气、神,并近乎苛刻地挑选契合生命不断超越提升的“生生之具”“生生之术”,这样一类“医”大约可以归为“道医”所属。

《东方早报》2016-5-21 作者:张其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