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日友好医院李平教授带来一本毛国云医师写的《陶弘景养生十要释密》,说毛医师想让我写个序。我与毛医师并不认识,不敢贸然答应。李平教授给我介绍了毛医师的情况。我才知道,原来毛医师是名老中医张缙的高足,深得张先生赏识。张先生称赞他:“其为人也,谦虚礼让,于世不争。其学识广博,才思敏捷,于儒道释医、文史哲艺皆有深究,而其医德医术尤为时下翘楚。”这个评价是难能可贵的。毛医师不仅师承张缙教授学习中医针灸,又兼融董景昌奇穴针法、王秀珍放血针法、黄丽春耳穴针法,取精用宏。在加拿大行医多年,针药兼施,治养并重,取得显著疗效,声名远扬。
我认真拜读了毛医师这本大作。该著导言用“从来养生易且难”为题,说养生容易,无非只需做好养神、惜精、防疾三件事,做到WHO说的四句话: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即可保生长全。说养生困难,是因为自古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喜怒不除,声色不戒,厚味不绝,神劳精散。我非常赞成这一观点。
我认为养生就是养成一种健康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将它变成生活习惯。养生说一千道一万,无外乎养精、养气、养神三大要素,做到《黄帝内经》提出的四句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养生就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当中,不是另去求什么秘方高招、长生不老药。“离世求菩提,恰似求兔角。”可恰恰就是这日常生活,要坚持做下去,做到“有常”,即形成规律、形成习惯,的确很不容易。
养生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毅力,有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至重,又贵千金”。如果真正意识到内在的生命比外在金钱更重要,那么你自然有这样的毅力了,你也自然愿意去学习古圣先贤用生命体悟出来的养生之道了。
中国养生学博大精深,可分为儒、道、佛、医四派,当然我是最崇尚道家养生的,可以说道家养生是医家的先导,至少道和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比如南朝齐梁时期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就不仅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家。
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老庄道家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融合了儒家和佛教观点。他最有名的医药著作是《本草经集注》,这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一部药学专书,不仅收载药物比《本经》多一倍,而且首创了七类药物分类方法。
陶弘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养生家之一,他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他对道教外丹术十分着迷,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外丹术是早期道教用以追求成仙的方法,企图用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炼制出长生不死之仙丹。陶弘景对内丹、服气养生也有精深研究,著有《养性延命录》、《服气导引》、《断谷秘方》等养生名著。
毛国云医师编著的《陶弘景养生十要释密》集中反映了陶弘景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养生思想。“养生十要”即出自《养性延命录》,是养生的十大法则,即“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毛医师将这十大法则分别解密为:啬神全形,寿臻天年;爱气炼气,浮道跨限;把握四时,形神兼养;导令气和,引体令柔;妙语冶性,嘉言养寿;岂止于米,相期以茶;房室养生,延龄首要;跳出陋俗外,随道渡百年;病有千般,医有五等;守禁避忌,保身长全。从这些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悟性与功力。
可贵的是毛国云医师以陶弘景养生十要为纲,将儒释道医武各家养生思想与方法融为一体,加上自己数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流畅的文笔将之呈献给读者。相信广大读者只要照此理法坚持修炼,必定会身心获益、康健延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