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其成谈“治未病”(当代健康报)

(2012-12-26 12:04:31)
标签:

养生

治未病

中医

黄帝内经

张其成

分类: 养生之道

当代健康报/记者:许金霞  

http://ddjkb.dhsvr.net/zf/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63

“治未病”理念,始终贯穿于中医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日益重视,治未病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最近发生的“罗阳心脏病突发死亡”事件更掀起了一股“治未病”热潮。治未病就是防病吗?应该如何治未病?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养生专家张其成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治未病的理念。

“《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我们要“治未病”。“张教授坚定地说道。

 未病不仅仅是防病

“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治未乱。’‘治未病’是中医的根本思想。‘治’的含义,是治理、治疗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层面,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整体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及疾病治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张教授解释道。

     由此便可得出“未病”并不是“没病”,治未病也不仅仅是防病,治未病是为了更早的发现你身体存在的问题让你更早的走向健康。

   治未病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相对于这个健康的定义,有了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也不是完全不健康。

据官方统计我国的健康人群占5%,亚健康占75%,不健康占20% 。显而易见,我国的亚健康人群占主流,真正健康的人群是少之又少的,中医有其独到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服又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等措施,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疾病进展,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治未病主要是针对亚健康人群使他们正确的走向健康。

 治未病的核心在于养生

   “治未病的目的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说白了,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养生’——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张教授进一步阐明道。

养生之道8字足以概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简单地说治未病的总原则就在于阴阳中和,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治病就是调和阴阳,健康就是阴阳中和。治未病正是如此,平时注重养生你就是在治未病。但是不能“胡乱”去养生,一定要先辨清自己的体质根据需求去养生。

   治未病四步走

   饮食——张教授指出许多人意识到自己亚健康,就会有给自己补一补想法。但由于每人体质不同,适合别人的补品不一定适合自己,弄不好反而出其他疾病。因此,在进补之前,最好让中医了解自己的体质后再作决定。体质偏热型就平时多注意少吃热性食物,自然偏寒型的就少吃寒性食物,饮食讲究“少、杂、淡、温”,通俗讲就是“少食;少荤多素,少细多粗;少盐、少油、少糖;低热量食物。”

  起居——起居要符合阴阳变化规律,子时是阴气最旺之时,我们该在子时之前睡觉,卯时阳气上升,我们该起床。对上班族而言这是难上难的事,对此张教授特别强调,夜生活不要太丰富,静静的呆着就好,吸烟、喝酒、跳舞这些最好不要出现。

   运动——现代人缺乏运动,一是没时间,二是压根不知道怎么运动,张教授特别的推荐了一款简单而有效地健康运动—“八段锦”,“八段锦”属于一种导引功,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但是一定要注意“用功”全身心的投入的去接受大自然之气。

   精神——也可称之为情志、神志,养生关键就在于“调神”。这就要求我们心平气和,不急躁,将自己融入天地之间,集中精神,用神导气。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

在西方也有治未病的理念,称之为预防医学,与中医治未病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两者都以预防为主,所针对的人群都是亚健康人群。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医用现代技术诊断而中医用“望、问、听、切诊断,西医用化学药物治疗而中医用纯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治疗,西医用对抗性方法而中医用调和性方法。中医旨在提高人的自愈能力,而西医的药物服用多了以后这种能力往往得不到提升,有的有了药物依赖,有了药源性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更凸显优势。

 治未病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中医从整体看问题,来源于生态重视预防,崇尚治未病的医学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养生保健方法,在养生、康复、保健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方法,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最有效途径。

中医的优势与不足

伟大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医药学是有别于其他医疗体系的传统医疗体系,它吸收了古代天文、地理、气象、植物、矿物等学科知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它是一项研究生命、维系健康、战胜疾病的宏大工程,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教授说:“对中医而言不能说其有精华与糟粕,只能换一种说法有‘优势与不足’,这也正是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之处。中医讲究整体看问题、宏观看待生命,天人合一,有时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用“望、闻、声、切”来诊病,西医讲究用局部看问题、微观看待生命,有时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者各有优劣。最主要的呢,则是,中医来源于生态,无论是食疗还是中药都是不破坏生态的。中医的不足之处呢,也正是其整体的原因,不够量化,不够细化、精确化,对局部理解不透。张教授还指出,现在的大部分中医对“中医思维”理解的不够透彻。当然可以借鉴西方医术的好的方面,更有效的来诊断病人。但中医思维不能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