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中医药文化需创新研究方法(健康报)

(2012-08-03 21:52:32)
标签:

中医文化

研究方法

创新

健康报

张其成

杂谈

分类: 中医文化

    中医药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但对于何为中医药文化,应在何种角度上研究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文化目的意义在哪里等,大家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会上,与会的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共同商讨如何加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发展中医药文化需创新研究方法

《健康报》2012-8-1

记者 王宁

 

中医文化研究方法需创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张其成

中医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类生命文化。它要求从人的生命存在出发去考察与生命存在息息相关的社会存在、文化存在,要求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诊治法则出发去诊治人类社会文化的“疾病”,要求不仅对生命、社会、文化作出符合人性的解读,而且要进一步促进人类群体的健康行为方式和人类社会的健康文化的发展。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唯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的挖掘不够深入,应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中医与儒道佛的深层关系、中医学术流派、地域中医文化的临床学术方式和方法的研究等进行挖掘;第二,中医药文化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在中医文化研究方法上,除了文献学和历史学等方法,还需注意从文化人类学、哲学等领域开拓创新。

为中医药正确地译名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毛嘉陵

现代汉语将中医译作“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意思是传统的中国医学,虽然有“传统”的概念,但已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医的现实,故应当废弃,否则必将误导中医的现代发展。当然,这种提法并不意味着就否定和抛弃传统。在对外翻译上,应当按照古人的“循名实而辨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从内涵上确定其中道、中和、中庸思维和以意合医,阐发其医者精诚,患者真诚,医生与患者相得,诊治与功效相得,治疗与病情相得等真正的含义。此外,为了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医药文化,可借鉴中国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改称“水墨画”的方式,根据中医药文化三大核心和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特征,将中医药改称为“自然象医学”或“自然整体医学”,并据此进行英译名,而不使用TCM英译名。

 

引用人类学研究中医文化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严暄暄

中医目前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现代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进退,这是历史进程的阶段性结果。要解决这样宏大的问题,局限在内部高呼民族主义和文艺复兴是不够的,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审视中国社会文化类型在全球化和全球多元化中的现状和发展,中医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时空定位和延展,中医在面临以西医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冲击时如何自知、自持和对话交流。

人类学致力于研究不同人群的思与行以及和社会、文化的关联,比较不同群体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寻求对人类的理解。中医文化人类学即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中医的相关问题,如中医的本质、疾病与健康观念、治疗和保健、医疗制度和社会机构、中医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起源与传承、国际化问题等。看本国的问题也需要有跨文化的气度和修养,用人类学的世界观、跨文化的气质来引导文化自省,来引导中医的新时代的自我认识,在保有“文化良知”、拥有文化自觉和自豪的前提下来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的发展。

 

中医文化的核心在“中和”

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 贾成祥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于构建中和的生命环境。中医从对生命发端到对生命过程的认识,从对疾病的发生和对疾病防治的认识,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中和的原则。仅就中医文化关于阴阳的理念就可管窥一斑。首先,中医认为阴阳是生命得以存在的物质要素,但是阴与阳能够成为生命物质要素的根本在于“和”。《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切的生命起源都源于“阴阳和”,人的生命就源于阴阳和而形成的受精卵然后形成的胚胎。其次,在生命生长的过程中,阴阳和则为“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倘若阴阳失调,就会出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等。第三,中医防病治病的手段就是调和阴阳。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治已病”是这样,“治未病”也是如此,“治未病”就是养生,是调和天、地、人这三者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第四,中医用药的原则在于中和。“中病即止”可以说是中医治病的金科玉律,中医治病用药的原则是中庸,过与不及,都非良策。

 

中医文化学术范式亟待建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张宗明

对于中医文化能否作为一个学科,一直存在着争议;作为中医学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科需具备的基本要素如学术组织、研究机构、人才培养、研究项目、学术期刊等雏形已形成。但是最为一个学科,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术范式,如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学术话语等,对于中医文化学与中医文献学、中医史学、医古文等学科的关系亦不明确,所以应尽快完成中医文化学术范式,明确其学科内涵、外延。在中医文化学科成立以后,我们还应有自己的学科研究重点,我非常同意张其成教授“中医文化的核心在哲学,哲学的核心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思维方式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和其他学科最根本、最内在的东西,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地域流派、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等应成为中医文化研究的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