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
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暨第11届易学与科学研讨会
开 幕 词
张其成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北京已是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可是我们大家相会在北京大学,聚集一堂,却是融融如春。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感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感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也感谢北京仁创集团给予大会的支持!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5月,由朱伯崑教授亲手创立。2005年11月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朱伯崑先生致开幕词,他重申了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的宗旨是“弘扬易学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扬科学精神,开展易学研究,探讨易学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为易学与科学的联盟,为易学与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年以来,我们按照朱先生的要求,与国际易学联合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紧密合作,相继举办和参与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20余次,开展易学推广与公益讲座10余次,发表易学与科学研究论文、著作30余篇(部)。在易学与中医学、易学与建筑学等领域取得了相关科研成果。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原创经典,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原”。在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期”时代它是唯一一本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它又是唯一一本儒家、道家乃至中国化佛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儒家尊为五经之首,道家尊为三玄之一,禅宗援易入禅、禅与易互动互融。“易学”是研究《周易》的学问,不仅要研究《周易》的文本,而且要研究历代易学的历史、各家各派的易学观点,更要整合提炼出以“易道”为核心、为灵魂的易学思想。“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道”融贯儒道禅三家三教,所以堪称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历代炎黄子孙信奉的精神支柱。易学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易学“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取象运数的认知方法,深层次影响了古代天文、历法、地理、医学、农学、音律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近代易学传到西方,更是引起了世界级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莱布尼茨(G.W.Leibniz)发现六十四卦符号竟然与二进制原理吻合;玻尔发现太极图阴阳符号竟是量子力学互补性原理、并协原理的形象说明;李约瑟(J.Needdham)对易经符号用于炼丹术倾注极大兴趣;卡普拉(F.Capra)认为卦象符号动态模式与现代物理中的S矩阵理论最为接近;申伯格(M.Schönbergre)发现六十四卦与六十四种遗传密码存在对应关系……
前人的探讨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继续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易学、发展易学,弘扬易学的优秀传统。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重新确认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易学”弥纶天人、贯通时空、三才合一的文化作用,承续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体系,整合并建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易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互通、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
我们相信,本次代表大会,将在易学与科学研究、易学与创新、“新易学”的构建方面取得新的成果。也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带领大家为完成这个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事业进步、身体健康!
谢谢!
(2010-12-16于北京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