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选择
——第13届全国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开幕词
张其成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文化学者、专家相聚在“三秦锁钥,五路襟喉”、黄帝故土、革命圣地——延安,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分为“心手脸”三个层面,也就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三个层面。“心”层面主要是中医学的价值观念,包括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知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医者的伦理道德,中医医院、中医药企业的宗旨、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手”层面主要指中医学的行为方式,包括中医辨证方式、治疗方式、养生方式,为医者的医德规范、行为举止,中医医院、中医药企业的行为制度;“脸”层面主要指中医的表层形象,包括中医院的环境形象,中医药企业的标识、品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探讨,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在中医药文化思维方式研究、中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进展,今年北京市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文学”列为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文化学”设为重点培育学科,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该重点学科最终空缺。中医药文化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并逐渐稳定。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有所增加,有关研究论文、专著水平有所提高,相关科研项目获得较高级别立项资助,如“中医原创思维研究”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
计划立项,“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此次学术年会得到延安常泰制药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辉煌!
第十三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http://www.zhangqicheng.com/a/zuixindongtai/2010/0916/1540.html
2010年9月15日到19日第十三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三秦锁钥,五路襟喉”的革命圣地延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文化学者、专家60余人相聚延安宾馆,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致大会开幕辞,张教授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凝聚古圣先贤和儒道佛文化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目前应在中医药原创思维、中医医院与中药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医医德规范的评价与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到会并致辞,吴副局长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高度肯定了近几年来我国中医药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吴刚局长还对《黄帝内经研究集成》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该书既是一部中医药学术成果,也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陕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苏荣彪、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黄帝内经研究集成》主编钱超尘教授、会议主办方延安常泰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学军等致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温长路、张瑞贤、刘宏岩、林楠、毛嘉陵、杨卓欣、常学军等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大会讨论分为文献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组进行,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大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会议秘书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