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其成
张其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673
  • 关注人气:2,5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成立国学基金会之我见(转孙保华文)

(2010-04-22 15:55:37)
标签:

易道

国学

国学基金

传统文化

张其成

杂谈

分类: 张其成基金会

关于成立国学基金会之我见

(摘要)

全文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5b8970100i4v6.html

孙保华

 

  

    成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基金,弘扬我中华文化这个想法和提议应该是中易国学院我们的导师张其成先生发心酝酿有些时间了,在我们聆听导师的教诲期间学员们课余时间就已经有过两次的交流和探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深入的去讨论和交流甚至是争论,大家只是泛泛的做了一个表态和对上课所学所听内容谈了自己的感悟。现就我对此基金会的设立的一些想法,结合追随导师学习国学的一些感悟,把我对此事的认识和感知拿出来共各位同修讨论和交流,有些看法未必正确,也强烈欢迎各位同修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基金会之三易

    设立基金会弘扬国学当然要符合古代圣贤所传给我们的道理,这个道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古圣先贤所共同体悟出来的真理。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根是《周易》,我仅对我对易道的肤浅的理解和感悟,阐述一些我对成立基金会的一些粗略想法,可能有不合易道之精神,请导师和同修给予批评指正,愚生不胜感激。

    古人说易有三易,不易、简易、变易,围绕这三易简述一下我的想法。首先说“不易”,不易是什么就是天道是不变的是永恒的,那么具体到我们这个基金会应该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顺天道,要道法自然,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不能急功近利,借用佛家的话就是我们要“发心”“发愿”,要有恒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我们只有真正的存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才能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不屈不挠的向前走。我们这个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不是做慈善,更不是个人行为,个人的好人好事,谁都可以去做,可是如果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公民行为,那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要有合作,要通过组织行为。这就要求想加入到基金会的各位同修对基金会的理念产生强烈的认同,并将这种理念(或者说发心)转化为情感上的触动,从而树立起共同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守中道,以人为本,响应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号召,在基金会发展中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实现基金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那么对基金会来说“简易”该怎么理解呢?   我理解弘扬国学洋洋洒洒诸子百家所传达的中心思想无外乎就是一个“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奉献爱,传递爱,用我们奋斗拼搏所收获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奉献一部分给社会大众,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基金会所要做的核心内容乃至恒久不变的实际上是爱心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是精神的传播,它传播的是尊严,传播的是真善美,同时它也是能力的传播,通过这样的传播提升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互助,人与人关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进而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我们成立基金会的“发心”、理想、宗旨、目标在获得各位同仁的强烈认同确立以后,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需要设立章程,成立理事会开始弘扬国学的伟大事业,这时就需要我们遵循易道之“变易”,对开展的项目不断的总结和评估,根据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志于弘扬国学的仁人志士会越来越多,基金会的规模和股东以及捐助人也会不断增加,相应的理事会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就需要基金会根据当时的社会趋势和捐助人的要求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调整。当然这种调整和变革必须符合“道法自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基金会成立的宗旨,一切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提高人类道德水平为规旨。

 

    基金会之三才

    我们弘扬国学文化要遵循易道,而易经里面的的基本思想是三才之道。《系辞、下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相对基金会来说就是董事长(导师)或者董事会乃天道,理事会(股东)乃人道,基层人员或者志愿者乃地道。因此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儒、墨家思想来说,道家穷变化,象征着易的天道,儒家重伦常,象征着易的人道,墨家提倡实利,象征易的地道,三家的学说都以易道为依据,只是各自的重点不同,恰好可以配合三个阶层不同的要求。董事会应该具备道家的风范,无为而无不为,重点在“无”,有所不为,而用天下,理事会要具备儒家的修养,知其不可而为之,重点在“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治天下,基层志愿者则遵循墨家的苦行节用,竭尽合作,重点在“有”。有所为,而为天下用。

    基金会的运行离不开三才的配合,天时、地利、加上人和,其效果必然会很好。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人和,孔子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就是告诉我们要具有仁爱万物的心态、明照万物的智慧、立身易道的行为、合理做事的能力。依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宗旨,合理调配三阶层“权、责、利”的关系,实行人性化、制度化、合理化的管理,那基金会当可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步入恒久发展之大道。

    纵观国内民间公益基金会发展过程和现状,大多出现的问题在人,尽管有政府管制和法规的不完善,但总的趋势是政府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对越来越多有志从事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企业和公民,政府也是越来越持有一种开放和鼓励的态度。因此随着国家富强,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众多企业家和中产阶层必然会在企业和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社会责任有一个更高的追求,同时众多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对政府理应履行的社会职能,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履行或者暂时顾及不到的有力补充,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所以天时地利皆备,人和则上升到重要位置。

    具体来说就是基金会从开始酝酿成立,就应该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与规定,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达到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以后,设立基金会的章程,并选举出理事会和监事会,一开始就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公益项目的投放和财务管理的合理、公正、公开、透明,并且要持之以恒定期公布,同时做到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第三方的监督和审计。对于基金会所收到的捐助款项也应该是有所取有所不取,并非是多多益善,应该是符合基金会的宗旨才可。对公益项目的投放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只看短期结果,应该注重长期影响,要耐得住寂寞,我以为首先要投向那些弱势群体,投向政府暂时顾及不到的地方,才符合易道之根本,儒家之中庸,促进社会之和谐。

    综上所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无比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头脑发热,要存有一颗赤子之心,要坚忍不拔的一往无前,要遵循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与天地合其道。我坚信基金会一定会前途一片光明,投身到这项事业的每个人也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道德的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